秋林风色暮,游子念征衣。
鸿雁俱高起,江山独未归。
月临莲室静,萤傍竹林微。
喜对离群友,吾生本息机。

【注】:

徙:离开、离去泰公:即王泰,名泰。唐代文学家、诗人。

方(fāng)丈:指庭园的南面,也指庭院或院落,这里指庭园南面的空地。

秋林风色暮,游子念征衣。(秋天树林里傍晚的景色,使游子思念出征时穿的战袍。)

雁:大雁。高起:起飞。

江山:指祖国的大好河山。独未归:独自没有归来。

月临莲室静,萤傍竹林微。

月光映照在荷花室内,显得宁静;萤火虫在竹林中飞舞,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喜对离群友,吾生本息机。(我很高兴和那些离群索居的友人相聚,我的人生本来就像这秋夜里的萤火虫一样,是依靠别人来照亮的。)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因受权臣谗害而被流放夜郎。诗的前四句写自己与朋友相聚会时的心境。首联以“秋林”二字点明季节,并以“晚”字渲染气氛,烘托出游子之思。颔联则以鸿雁喻己,以山河拟国,表达出自己的孤寂之情。颈联写景,用“月临”“萤傍”等词描绘了一幅清幽雅致的夜景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感。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和自我安慰之意。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悠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