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梁地客,忽及授衣天。
野静寒烟白,沙鸣暮雨悬。
飞龙过绝浦,立马看长川。
望望蘋花尽,鸥行若个边。
【注释】
梁地:指长江下游地区。授衣天:秋日,天气转凉,应加衣服。
野:原野。静:寂静。寒烟白:寒气袭人,一片白茫茫的田野,烟雾袅袅升腾。
沙:指水边沙洲。悬:低垂。
飞龙:形容船行迅速。绝浦:江流中断的地方。
长川:宽阔的河流。
望望:远望。蘋花:一种草本植物。
若个:什么。
【赏析】
此诗为《河上秋兴》十首之一。“一为梁地客”点明题旨,说明作者在秋天来到江南,身居客中,不禁想起故乡。首句写自己客居梁州时已到了深秋时节,正是要加衣服的时候,而诗人却来到这清冷的江南,不免有些感慨,但随即便抛开了这些杂念。“忽及授衣天”,即指突然想到要加衣服的季节。次句承上启下,写眼前所见之景,是诗人在江南所见到的第一景象。这时,秋高气爽,天气寒冷,原野一片洁白,寒气逼人,只有几缕炊烟缓缓升起,飘荡于空旷的田野上空,给人一种苍茫、寂寥的感觉。三、四两句写近景,描写的是一幅晚秋江边景色图。江水奔流不息,两岸的沙洲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清晰。傍晚,细雨绵绵而下,落在江面上激起层层涟漪,使整个江面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景象也难以分辨。此时,诗人正站在船上凝望着江上的景色,只见那飞驰的巨龙从江流的尽头掠过,而那辽阔的长河则伸向远方。
五、六句写远景,描绘的是一幅大江之上的落日余晖图。诗人遥望远方,只见天边的云彩被染成金黄色,与落日交相辉映,形成一派壮丽的景象。诗人伫立江边,眺望着这美丽的景色,心中不由得涌起无限感慨。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这种美景当中,而是将目光转向了眼前的江面。诗人看到,那一片片的浮萍已经凋零殆尽,只剩下零星的几点残迹。诗人不禁感叹道:“那一群群的鸥鸟啊,它们究竟要飞到哪里去呢?”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句二十八字。全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描绘了诗人在大江之畔所见到的秋日景色。诗人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将大江之水的奔腾不息、江面的宁静以及晚秋的萧瑟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还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