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箸处花争发,一树庭前尔独迟。
不为炎天能结实,岂应官署许生枝。
桃蹊李径虽多宠,扑酒飞帘自一时。
巳办青钱贪酩酊,合教红蕾赴深期。
清明下粮厅题杏花
清明时节,筷子刚一沾上酒菜,杏树就争先恐后地开放了。
不是夏天气候炎热,杏树无法结出果实;
为什么官府的官署里,可以随意生出杏树枝条呢?
虽然桃蹊李径受到宠幸,
但扑向酒旗飞帘,却是一时的事。
已经准备好青钱贪恋美酒,
应该让红蕾在深深的花期到来时赴约。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小诗。
首句写清明时节的景色。清明节,是扫墓、踏青的好季节。而这个节气,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杏花的盛开。“清明箸处花争发”,点明了节令和时间,又突出了景物的特点。“食前”二字,表明了作者对这一时刻的特别关注与期待。
二句进一步写杏花。它“争”字用得极妙,把杏花竞相绽放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
三句是对前两句的解释,意思是说,因为天气热,所以杏树不能结出果实来;而官府却可以随意生出杏树枝条来。这里的“炎天”和“官署”两个关键词语,都带有嘲讽的意味,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四句写的是杏花的另一个侧面,即它的美丽动人之处。“桃蹊李径虽多宠”一句,表面上是在赞美桃蹊李径的美丽,但实际上是在暗讽那些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内涵的人。
五句则是对前四句的一个总结。它的意思是说,我已经准备好青钱(指买酒的钱),现在正沉迷于这美酒之中;等到酒醉之后,再去做其他的事情也不迟。这句诗表面上是在说自己贪杯,实际上却是在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豁达态度。
六句是全诗的高潮部分。它的意思是说,我应该让这些红艳艳的杏花在深山中尽情绽放,而不是被束缚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这里的“红蕾”一词,既是对杏花的赞美,又是对自由的向往。
最后两句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说,既然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青钱,就应该让那些红艳艳的杏花在深山中尽情绽放,而不是在这里浪费时间。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珍视和对于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