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城边灵武台,肃宗曾此辟蒿莱。
二仪高下皇舆建,三极西南玉玺来。
衣白山人经国计,朔方孤将出群才。
可怜一代风云际,不劝君王驾鹤回。
以下是对李梦阳《灵武台》一诗的具体分析:
诗句解读
- 环县城边灵武台:描绘了一幅灵武台矗立于县城边缘的景象。这里的“环城”可能指的是周围环绕的城墙,而“灵武台”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与肃宗(唐肃宗)曾在这里治理国事有关。
- 肃宗曾此辟蒿莱:表达了对唐朝肃宗在此开辟荒地、治理国家的敬仰之情。这里“辟蒿莱”意味着清除杂草,为朝廷提供更好的治理环境。
- 二仪高下皇舆建:这里的“二仪”指的是天地,而“高下皇舆建”则是指皇帝的权威和地位在天地之间建立。这表达了对皇帝权威的赞美和敬畏。
- 三极西南玉玺来:这里的“三极”可能指的是天、地、人三才,而“西南玉玺来”则是指皇帝的命令和权力从远方而来。这表达了对皇帝统治的肯定和颂扬。
译文
环县城边的灵武台上,肃宗皇帝曾经在这里治理国家。天地间,皇权的威严高耸,来自遥远西方的权力象征——玉玺,如今降临此地。身着白衣的山人正在为国家谋划未来,朔方的孤将展现了超凡的才能。可惜的是,一代风云际遇之中,君王却不愿意像鸟儿一样驾鹤西归。
赏析
《灵武台》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敬仰和对现实政治的忧虑的诗歌。诗人通过对灵武台的描述,表达了对肃宗皇帝在位时治理国家的敬仰,以及对当前政治状况的不满和担忧。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李梦阳的《灵武台》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象征。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唐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以及诗人对于当时政治局势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