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巡寮寀合,舟饯此江浔。
晚别隔烟浦,犹闻横吹音。
【注释】诸公:指各位大臣。石头口:即石头门,在浔阳江边,是古时长江渡口之一,为送别地。寮寀:指同僚。合:聚会。
【赏析】这是一首饯别诗。首联“北巡寮寀合”写诗人奉旨北上,与僚属会合于石头门;“舟饯此江浔。”则说明饯别地点就在长江之滨的浔阳(今江西九江)。“晚别隔烟浦,犹闻横吹音”,写诗人与僚属分别后,远望烟波浩渺的九江江面,听到船夫奏起横吹乐,仿佛还能听到离别时的歌声。全诗以饯别的场面为中心,描绘了一幅别离时的情景图画。
北巡寮寀合,舟饯此江浔。
晚别隔烟浦,犹闻横吹音。
【注释】诸公:指各位大臣。石头口:即石头门,在浔阳江边,是古时长江渡口之一,为送别地。寮寀:指同僚。合:聚会。
【赏析】这是一首饯别诗。首联“北巡寮寀合”写诗人奉旨北上,与僚属会合于石头门;“舟饯此江浔。”则说明饯别地点就在长江之滨的浔阳(今江西九江)。“晚别隔烟浦,犹闻横吹音”,写诗人与僚属分别后,远望烟波浩渺的九江江面,听到船夫奏起横吹乐,仿佛还能听到离别时的歌声。全诗以饯别的场面为中心,描绘了一幅别离时的情景图画。
【注释】 可讶:可怪。 司徒庙:指东晋司徒王导祠。 孺子坟:指东晋孝子王献之墓。 哲人:贤人。 一哭:为王献之哭泣。 汉鼎:喻国家。 江畔草:指江边草,即“江浦草”的简称。 松上云:指松树之上的白云,即“松云”的简称。 车马客:指来往的车马宾客。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诗人在徐州刺史任内,路过东晋司徒王导祠堂时,见门联上写着“门引江浦草”,下联写“榻留松云”。于是,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注释: 南州:指南方。 不读南州传,谁知高士心:不读《南史》,不知高士的内心。 江城遗冢:江边的古城遗址上,有一座高士的坟墓。 春日古祠深:春天的阳光下,古祠堂显得幽深寂静。 竹鸟嘤嘤合:鸟儿在竹林中鸣叫,声音和谐。 松墙靡靡阴:松树的影子在墙上摇曳。 曲江千载碣:曲江边上有一块千年前的石头。 书罢泪盈襟:读完碑文后,眼泪流满了衣襟。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古人的诗
这首诗由八句组成,每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意象和情感。以下是逐句的解释与赏析: 1. 经长陵诣黄花镇(过长陵到黄花镇) - 注释:长陵是古代帝王的陵墓,黄花镇则是诗人经过的地方。 -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从古都出发,经过一片荒凉的土地,最终到达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小镇的场景。 2. 沙岭群峰会(沙岭上群峰汇聚) - 注释:沙岭,即山岭,这里指代连绵的山脉;群峰汇聚,意味着山峰众多,形成了壮观的山景。
韩文公祠 袁州山在城中,韩庙倚山清。 冕服前朝貌,文章百代名。 石苔犹马路,春竹自莺声。 立望潮阳近,翻翻海气征。 注释: 1. 袁州山在城中,韩庙倚山清。这句诗描述了韩文公祠的位置和周边环境。 2. 冕服前朝貌,文章百代名。这句话表达了韩文公的服饰和文章在当时以及后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3. 石苔犹马路,春竹自莺声。这句诗描绘了韩文公祠周围的自然景观,以及春天里鸟儿的啼鸣。 4.
鹅湖书院 书院佛堂边,颓垣岭谷连。 四时僧酒扫,千古俨高贤。 立壁东莱毅,悬河子静偏。 众流终一海,流泪考亭前。 注释: 鹅湖书院: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的一座古代书院。 佛堂边:指书院旁边有佛堂。 颓垣岭谷连:形容书院周围环境荒凉,颓败的墙壁与山间的小径相连。 四时僧酒扫:指一年四季,僧侣们都会打扫书院,以示敬仰。 千古俨高贤:意为书院自古以来都是高贤的聚集地
徐苏二祠 孺子真高特,云卿崛后先。 挥锄傲汉冕,捆屦卧江烟。 宁饫糟糠毕,耻同贪浊全。 凄凉百代宇,怅望一潸然。 注释: 1. 孺子:指孔子的弟子颜回,他以高尚的道德品质著称,被称为“孺子”。 2. 云卿:指汉代董仲舒,他是西汉著名的儒学大师和政治家,有很高的学术造诣。 3. 挥锄傲汉冕:形容自己像董仲舒那样在朝廷上敢于直谏,不卑不亢。 4. 捆屦卧江烟:形容自己像颜回那样清贫自守
武阳郡公祠 惠爱前人迹,追思后代心。 洪都观察庙,香火古江浔。 白日江山过,青松霜露深。 亦知精爽异,应厌鼓鼙音。 注释: 武阳郡公祠:指的是纪念武阳郡公的祠堂。 惠爱:对别人的恩惠爱护。 前人迹:指前人的足迹或事迹。 追思:思考怀念。 后代心:后代的心愿和心情。 洪都观察庙:位于江西南昌市的一座寺庙,名为“洪都观”。洪都观察是指宋代的名将李显忠担任江西洪州(今南昌)知府时的官职名称。 香火
胡蔓黄河限,秦亡紫塞存。 碛沙浮落日,寒雾宿疏墩。 哨马三边动,烧荒千里昏。 将军拜金印,白骨不曾论。 注释: - “胡蔓”是“胡地的边际”的意思,这里指代的是边塞地区。 - “黄河限”意味着黄河是边界的象征,这里的“限”字暗示了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和边界的意义。而“秦亡”则指的是秦朝的灭亡,这可能象征着一种衰败或不稳定的状态。 - “紫塞”是古代用以指代边关的地名
寺 不睹空王宇,谁兴浩劫心。 散花疑白象,布地果黄金。 水雾飞梁洒,夕阳迥殿阴。 独嗤簪绂客,游赏托云林。 译文: 在没有见到空王(佛教传说中的佛)的寺庙里,谁能兴起浩劫之心? 像散花那样白色的大象,像铺地金那样闪闪发光。 水雾从屋上飞过,梁上的水珠像洒下的金子一样。 夕阳斜照到殿顶,一片阴影映在地上。 只有那些身穿官服的人,才喜欢去游览这美丽的云林寺。 赏析:
【注释】 银山寺:坐落在今江西南昌市东北的银山南麓,故名银山寺。倚铁壁:指背靠铁色山崖。天外:天空之外。削三峰:像刀劈一般从云中削出。下见:在下面看见。林中寺:指庐山东林寺,因建在山林中而得名。来闻午后钟:在傍晚时分听到寺院里的钟声。雷雨拔门松:指雷电击落松树而形成的门。西望诸陵接:向西远望,群山与诸陵相接。云成五色龙:云雾缭绕如五色龙腾舞。 【赏析】 这首诗写游庐山所见景物。首句“银山倚铁壁”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君居楚城里: - 君:指作者的朋友或亲人,此处为“你”的代称。 - 楚城:指的是楚国的都城,这里可能是指朋友所在的城市或所在地。 - 译文:你居住在楚国的都城里。 2. 我傍楚城过: - 傍:靠近的意思,与上文的“居”相对应。 - 过:经过,访问,这里表示诗人在朋友所在城市附近经过。 - 译文:我在楚国的都城旁边经过。 3. 相思连夜发: - 相思
注释与赏析: 出郭江南望,暮天云北飞。 走出城外,向南眺望,暮色苍茫的天空中,乌云正往南飘去。 断蓬寒更转,长路几人归。 那随风飞舞的枯蓬,在寒冷的风中不断转动,而漫长的道路又有几人能够回到家乡? 译文: 走出城外,向南眺望,暮色苍茫的天空中,乌云正往南飘去。 那随风飞舞的枯蓬,在寒冷的风中不断转动,而漫长的道路又有几人能够回到家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无奈之情
【注释】 颇讶:颇为惊异。枫林:指红叶覆盖的树林,这里借指秋天。无风:指没有秋风萧瑟之声。叶自鸣:指树叶在秋风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音。来人:来客。同听:都听到了。不同情:听到不同的情绪。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感怀诗,以送别友人为题,却不是写别离时的伤感与惆怅。诗人通过描写眼前景物,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切感情。首句是说,“颇讶枫林赤”,颇是惊异于满山遍野的红叶,这是深秋季节的典型景色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理解、把握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诗歌鉴赏的题目,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寄黄子广东”,这是要求学生赏析诗歌的主旨。答题思路是先解释全句,然后结合注释内容作答。 【答案】 译文:昨天游过梅岭,一直翘首仰望岭南云。恰遇梅花盛开的季节,怎奈没有机会攀折赠君。注释:①寄黄子广东:寄给南方的一位朋友。②黄子:即黄生,字子培,号南山。③岭南:指岭南地区,泛指南方
诗句原文: 连年卑湿地,无日不思归。 况在浔阳见,君帆独北飞。 注释解析: 1. 连年卑湿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长期处于低洼潮湿的环境之中,暗示了环境的艰难和生活的不易。"卑地"通常指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地方,而"湿"则描述了这种环境带来的不便和潮湿感。 2. 无日不思归: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思念之情,无论何时何地,心中总是挂念着家乡。"无日"强调了思念的频繁和持久
注释: 桃花盛开的季节,江水初起,江南三月。 万树垂杨的景色,相互映照,让人留恋不已,仿佛要一直留到黄昏时分才肯离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好友郑生的告别之作。 第一句“桃花浪初起”,写景生动,描绘了江南三月春风吹来,桃花盛开的景象。桃花的浪花在江面上泛起,如同一片片粉色的云海。第二句“三月尔江南”则是直接点明时间地点和季节,表达了诗人对江南三月的深厚感情。 第三句“万树垂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