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蒲亭邑,暮投石耳峰。
仆夫困沾濡,山雨犹响松。
兹壑况罙阻,顾望惟溟蒙。
幽岩托层房,豁然临猴江。
竹修苞北基,岩峭垂南窗。
俯观袅户萝,仰聆走檐淙。
挹此暂足遣,逖想情难降。
陶公有遗坟,黄子留孤踪。
通止良固殊,羁缚谁为悰。
坐闻吟猿瞑,只念归思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宿圆通寺》。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首联:
“晓发蒲亭邑”:清晨出发前往蒲亭邑。蒲亭邑,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
“暮投石耳峰”:傍晚到达石耳峰。石耳峰,山名,在现在的安徽省歙县境内。
次联:
“仆夫困沾濡”:仆人(仆夫)疲惫得衣服都湿透了。
“山雨犹响松”:山中的雨声依然在响,仿佛松树也在呻吟。
三联:
“兹壑况罙阻”:这山谷多么险峻。兹壑,指这个山壑。罙,同“陡”。
“顾望惟溟蒙”:只是远望着,四周一片迷茫。顾望,远望。溟,水大的样子。蒙,模糊不清的样子。
四联:
“幽岩托层房,豁然临猴江”:幽深的岩石托起了层层叠叠的房屋,豁然开朗地面对着猴子江。
“竹修苞北基,岩峭垂南窗”:竹子高高地耸立着,就像包裹着北方的根基;岩石陡峭地悬挂着,就像垂下南方的窗户。
“俯观袅户萝,仰聆走檐淙”:低头可以看见缭绕的云雾,抬头可以听到流水潺潺的声音。袅,飘浮、缭绕。
五联:
“挹此暂足遣,逖想情难降”:暂时到这里来,稍作停留以解忧心。挹,舀取、斟满。逖,遥远。
末联:
“陶公有遗坟,黄子留孤踪”:陶渊明有他遗留下的坟墓,黄巢有他遗留下来的足迹。
“通止良固殊,羁缚谁为悰”:通往的道路固然不同,但羁绊束缚谁又能解开呢?通,通向。止,这里指归宿。悰,欢乐、愉悦。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夜晚住宿于圆通寺时的心情和所见所感。开头两句描述了作者清晨出发的情景,然后写到傍晚到达目的地。第三联写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自己内心的感受。第四联进一步描述了周围的景色和自己的感想。最后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和隐居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情感表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