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噫太虚,吹万良不同。
伊余就幽役,春序奄巳中。
芳辰下霜雹,寒暄乖故风。
北柯沮靡荣,南林曷由丰。
临门翳孤松,悠悠慨初终。
张仪相六廷,虞氏哭途穷。
首阳乏长薇,洛都鞍马雄。
天定俟何时,咏言摧深衷。
【注释】
一.《诗经·卫风》:《硕鼠》,“硕鼠硕肤,八刀欧斩。”二.《诗经·小雅》:《甫田》,“以薅大田,于斯获秋。”三.《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四.杜甫诗:《月夜忆舍弟戍边》,”关山万里,何时到”五.《楚辞·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六.《楚辞·九章》: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七.张衡《东京赋》:“北柯沮靡荣”,即“北窗” 八.陆机《文赋》:“南林曷由丰”九.杜甫《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临门翳孤松,悠悠慨初终。”十.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张仪相六廷,虞氏哭途穷。”十一.《史记·伯夷列传》:“首阳山之下,有薇可食也。”12.《史记·货殖列传》: “洛阳东都王侯第,千乘万骑来此矣.” 13.《史记·平津侯世家》:“天下已定,余将奚归?” 14.《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天定,其不可得亦明矣。”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公元768年(唐代宗广德二年)因避“安史之乱”而迁居夔州作的。当时作者已50岁,在夔州住了一年多,又回到成都草堂。诗人此时心情复杂:一方面对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生活感到忧心忡忡;另一方面又对前途感到渺茫无望。本诗就是诗人在这种心境下写的一首感时抒怀之作,表现他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第一句“自南康往广信完卷述怀十首”,表明了诗人从南康(今江西修水)到广信(今江西上饶)的行程和途中的心情。南康、广信,都是唐肃宗乾元初年的战乱区,杜甫在长安应试失败后,曾两次到南康去投靠朋友,后来因为友人得罪而被贬至此。
第二句“一气噫太虚,吹万良不同”,写诗人行至中途,忽然想到天地间的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它们各有各的生灭变化,因而感到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如此的不同,这是多么令人悲哀啊!
第三、四两句“伊余就幽役,春序奄巳中”,“伊余”,指我;“幽役”,指幽暗的役使,这里是指幽闭的牢狱。这句的意思是说,我现在被囚禁在牢狱中,不能像春天那样到处游览。“奄”,通“淹”,意为久。“巳中”,指日中。“芳辰”,美好的时光。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之情。
接着诗人写到“芳辰下霜雹,寒暄乖故风。”,天气突然变了,晴空万里,但一会儿却降起了大雪。天气冷暖无常,与往年的气候变化完全相反,这是诗人所无法理解的。
第五、六句“北柯沮靡荣,南林曷由丰”。这两句是说:北边的树木已经枯萎了,南方的树林怎么能够长得茂盛呢?“曷”,何也。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生活的忧虑。
第七句“临门翳孤松,悠悠慨初终。”意思是说,我走到家门口的时候,看见一棵孤立无援的松树挡住了门口,不禁感慨起来。诗人看到自己的处境,就像那棵孤独的松树一样,既感到孤单,又感到悲伤。
第八句“张仪相六廷,虞氏哭途穷”,这两句诗是说:张仪辅佐六国,虞姬为夫君哭泣而死。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第九、十两句“首阳乏长薇,洛都鞍马雄”,意思是说:当年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上的时候,那里只有野菜可供食用;如今洛都繁华富庶,车马如云,一派兴盛的景象。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批评。
最后一句“天定俟何时,咏言摧深衷”。意思是说:上天何时能平定祸乱,让诗人能够抒发自己的感情呢?“咏言”,指诗歌中的抒情成分。“深衷”是深沉的感情。这两句是诗人的感慨之言,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之情以及对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