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天倾西北头,天下之水皆东流。苦言世事无颠倒,窃钩者诛窃国侯。
君不见奸雄恶少椎肥牛,董生著书番见收。鸿鹄不如黄雀啅,盗蹠之徒笑孔丘。
我今何言君且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意,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内容是:自从天地倾斜西北方向,天下的水流都往东边流去。苦言世事无颠倒,窃钩者诛窃国侯。君不见奸雄恶少椎肥牛,董生著书番见收。鸿鹄不如黄雀啅,盗蹠之徒笑孔丘。我今何言君且休?

译文:自从天地倾斜西北方向,天下的水流都往东边流去。苦言世事无颠倒,窃钩者诛窃国侯。君不见奸雄恶少椎肥牛,董生著书番见收。鸿鹄不如黄雀啅,盗蹠之徒笑孔丘。我今何言君且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应试时所作《上梁王》的第二首,其第一首已经作过,此为应选之诗。这首诗写于天宝五年,当时李白正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而玄宗正宠信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奸佞小人,政治黑暗腐败,诗人对此十分不满,于是写下了这首讽刺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开头三句“自从天地倾西北,天下皆向东”,意思是说自打天地倾斜西北方向以后,天下的流水都向东方流去。这里的“倾西北”暗指唐玄宗宠信李林甫、杨国忠等人,他们专权用事,使唐朝政治日益昏暗。“皆向东”则表明天下人对这种黑暗局面的强烈不满和愤慨谴责。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天倾西北”。天倾西北是指天像要倾倒一样,这自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天象的变化往往引起人们对于人事的联想,因此说“天倾”,就足以暗示出朝廷政治已日趋腐败黑暗。这一句是全诗议论的基础。

“苦言世事无颠倒,窃钩者诛窃国侯。”这是诗人针对现实政治状况发出的感慨。他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来比喻当今政治上的不公道:那些窃取小利的人反而被杀掉,而那些窃取国家大利的人却高官厚禄地享受荣华富贵。这样尖锐的抨击,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黑暗势力的憎恨。

“君不见奸雄恶少椎肥牛,董生著书翻见收。”这是诗人从反面来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诗人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论证:一个是春秋时期的商鞅,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变法革新,使秦国富强起来,成为七雄之首,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另一个是西汉的董仲舒,他是汉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汉武帝的支持下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促进了汉代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为后世的文化传统奠定了基石。然而这两个人都遭到了统治者的残酷杀害。“翻”字用得极为传神,它不仅表明董仲舒是被逼无奈才著书立说的,而且表明他所著作的书也被当作罪证而遭到毁灭。这两句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昏庸残暴和对人才的摧残,有力地鞭挞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黑暗和道德沦丧。

最后两句“鸿鹄不如黄雀啅,盗跖之徒笑孔丘。”这是诗人以反问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那些窃国窃权的奸雄恶少,比那飞黄腾达的鸿鹄还要高贵;而孔子、孟子一类的道德楷模,却被一些盗贼所耻笑。这就更强烈地表现出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憎恶。

全诗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历史事实和传说故事的运用,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统治集团及其代表人物,从而充分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正义的追求。同时,诗人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典故,既显示了自己的博学多识,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