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门堤口双柏树,种之何年不记数。
风餐雨蚀生气微,枝叶半凋委官路。
乌鸦蝼蚁复啄食,我行见之泪如注。
古来根本忌先拨,呜呼柰此栋梁具。
及今可为当语谁,半夜吞声向北去。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1. 水门堤口双柏树,种之何年不记数。
  • “水门堤口”指的是靠近城市水道和堤岸的地方,“双柏树”指两株柏树,“种之何年不记数”表示这两棵树已经栽种多年,但具体时间已无法考证。
  1. 风餐雨蚀生气微,枝叶半凋委官路。
  • “风餐雨蚀”形容柏树经受风吹雨打的自然侵蚀,“生气微”表示虽然经受了自然侵蚀,但生命力依然微弱。“枝叶半凋”说明树木的枝干部分已经枯萎,“委官路”可能是指树木的枝条或树叶散落在官道上。
  1. 乌鸦蝼蚁复啄食,我行见之泪如注。
  • “乌鸦”和“蝼蚁”都是小动物,这里用它们来比喻那些破坏树木的人或事,“复啄食”表示这些小动物又开始啃食树木。“我行见之泪如注”表示看到这种景象,作者感到非常悲伤,以至于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
  1. 古来根本忌先拨,呜呼柰此栋梁具。
  • “根本”在这里指的是树木的根部,“忌先拨”意味着不应该首先破坏这些基础,“栋梁具”则指树木是建筑物的基础和支撑。这里的“栋梁”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才或重要人物。
  1. 及今可为当语谁,半夜吞声向北去。
  • “及今可为”意指现在还有话要说,“当语谁”即告诉谁。“半夜吞声向北去”表示作者在深夜里默默地向北方走去,可能是因为要去报告某种情况或寻求帮助。

赏析:
这首《大梁城西门行》通过描绘一棵被风霜侵蚀、枝干半毁的柏树,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栋梁之才被忽视或损害的担忧。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隐喻了社会现象,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同时,诗人的情感深沉而含蓄,语言简洁而有力,给人以深刻的艺术震撼。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才能,也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