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风夜行岘山道,天阴城空鬼鸣啸。蒹葭委折波涛白,通济桥头老鸧叫。
人言黄昏虎抟牛,牛虎两伤归各忧。万事岂尔能前谋,不如置之宽且休。
君不见百足之虫光如虹,雷火烧死枯树中。
【注释】:
- 烈风夜行岘山道,天阴城空鬼鸣啸。蒹葭委折波涛白,通济桥头老鸧叫。
- 人言黄昏虎抟牛,牛虎两伤归各忧。万事岂尔能前谋,不如置之宽且休。
- 君不见百足之虫光如虹,雷火烧死枯树中。
【译文】:
烈风呼啸夜晚在岘山道上行走,天空阴沉城市空旷鬼哭神嚎。芦苇被风吹得弯曲折断波浪拍打着岸边白色的浪花,通济桥头老鵩鸟叫声嘹亮。
人们都说黄昏时分老虎和牛争斗起来,结果牛和虎都受伤各自担心。万事怎能事先谋划,不如放宽心来休息。
你难道没见过那些有百只脚的虫子光闪闪像彩虹一样,雷火将它们烧死在枯树上。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绘襄阳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多变的感慨。
第一句“烈风夜行岘山道,天阴城空鬼鸣啸。”描绘了夜晚在岘山道上行走的情景,烈风呼啸,天色昏暗,城市空旷,鬼哭神嚎,营造出一种荒凉、恐怖的氛围。这里的“岘山”指的是襄阳附近的一座山,诗人在这里行走,可能是在寻找灵感或者寻找心灵的慰藉。
第二句“蒹葭委折波涛白,通济桥头老鵩叫。”描绘了蒹葭被风吹弯折、波浪拍打岸边的场景,老鵩鸟叫声嘹亮。这里的“蒹葭”指的是芦苇,“委折”表示弯曲折断,“波涛”表示波浪,“通济桥”是一座横跨河流的木桥。这一句描绘了自然界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第三句“人言黄昏虎抟牛,牛虎两伤归各忧。”描绘了人们谈论黄昏时虎和牛争斗的情景,牛和虎都受伤而归家各自担忧。这里的“黄昏”可能是指夕阳西下的时刻,“抟”表示争斗的意思,“归”表示回家,“忧”表示担忧。这一句描绘了人类世界的纷争和争斗,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多变的感叹。
第四句“万事岂尔能前谋,不如置之宽且休。”描绘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无奈和感慨,认为万事无法提前谋划,不如放宽心态休息。这里的“前谋”指提前谋划,“休”表示休息,“置之宽且休”表示放下一切杂念,放松心情休息。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和超脱态度。
最后一句“君不见百足之虫光如虹,雷火烧死枯树中。”描绘了百足虫的光华闪耀如同彩虹一般美丽,雷火将它们烧死在枯树上。这里的“百足之虫”指的是蜘蛛,是一种昆虫,“光如虹”表示光彩夺目,“雷火烧死枯树中”表示雷电击中枯树将蜘蛛烧死其中。这一句通过描写百足虫的美丽与脆弱,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