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石巉嵾孤根深,下盘厚土云气阴。中有千万窍突如,风来遇之如笙琴。
昨当醉狂推撼此,天地忽然为之动,山鸣鬼哭百兽吟。
我时便欲驱使六丁移之去,家遥屋卑无顿处。于乎一石且无顿处,徘徊归来日沉树。
【注释】岘石:山名。巉嵾(chán qiē):高峻险阻的样子。孤根:孤立的树根。下盘:山下的土层。厚土:指土层深厚。云气阴:云气缭绕。千万窍:指山中的无数孔窍。突如:突出的样子。风来遇之:风过其上时。笙琴:乐器,这里借指箫笛一类吹奏乐器的声音。天地为之动:指风吹过山石发出的声音,使天地为之震荡。山鸣:山中回响。鬼哭:形容风声凄厉。百兽吟:各种野兽的叫声。六丁:神话传说中的人名。移之去:把石头移动开。家遥:指家中遥远。无顿处:没有停歇的地方。于乎:叹词,表示感叹。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年(744)秋天游襄阳时写的一首七言歌行体诗。此诗前半部分写山的雄奇险峻和自然景色的壮丽,后半部分写诗人与大自然的亲近之情,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渴望回归自然的情怀。
开头三句,描绘山势高峻险拔,山石奇特峥嵘。“巉嵾”是形容山石高峻陡峭,“孤根”是说山石突兀独立,“深”是说山石下面土壤深厚。“下盘厚土”四字写出了山石所在之处地势高耸,下面又厚实而坚硬,“云气阴”则写出了山石所在之地,常年云雾缭绕,显得非常神秘。
中间四句写山石中有很多像笙簧一样的孔窍,风穿过山石时发出的声音,使人想起天上人间都为之震动。“风来遇之”四字写出风过山石时,发出的声音之大,使人听了都感到心惊。“天地忽然为之动”一句写出了山石发出的声响之大,以至于能使天地为之震动。“山鸣鬼哭,百兽吟”则是进一步渲染山石之声的巨大和震撼力,使天地为之动听,也使鬼神为之惊骇,各种野兽也为之哀鸣,从而表现出山石的雄伟壮观和气势恢弘。
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想要驱遣六丁神将,移走这座山。“家遥”表明自己身居远离家乡的地方,“无顿处”说明自己无处可停歇,只能一直前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以及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但感情却十分真挚热烈。全诗通过对山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