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防此辈更充斥,恐汝后归归不得。

【注释】

呜呼行寄康子:呜呼,叹词。行寄,指书信。康子,人名。越货之警:越货,泛指奸商。警,警告。

即防此辈更充斥:就提防这些奸商更加充斥。

恐汝后归归不得:恐怕你回来时再也找不到了。

【赏析】

《明良论》是一篇政论文。它首先提出“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的命题,接着指出:“天下之议皆出于众,而主之以大夫、士。”最后得出结论:“今世无尧舜,不可行伊尹、周公之道,无胶漆,不可行伯夷、柳下惠之节。”作者认为,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臣僚对君主的意见只能“谏”,而不能“争”。文章从“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一观点出发,论述了君主应虚心纳谏的道理,批评了那些“以一己之私怒,而妄议国事”的臣僚。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先肯定了“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的观点,再说明“天下之议皆出众”,从而指出君主必须虚心听取臣僚的意见。最后,文章又从反面论证了君主必须虚心纳谏的道理。文章还从君、臣、民三者的关系出发,阐明了君主必须倾听臣僚意见的道理。同时强调了臣僚必须尽职尽责,为君主效力。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先肯定了臣僚应尽职尽责、为君主效力,再说明“天下之议皆出于众”,“而主之以大夫、士”,从而指出臣僚必须虚心听取君主对自己的看法。最后文章又从反面论证了臣僚不能妄议国事的道理。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先用肯定的语气肯定臣僚应该听君主对自己的评价,再用否定的语气说明他们不应该妄议国事。这种先肯定后否定的论证方法,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突出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君主要听从臣僚的意见,臣僚不能妄议国事。文章最后得出结论:“今世无尧舜,不可行伊尹、周公之道,无胶漆,不可行伯夷、柳下惠之节。”意思是说,当今没有尧、舜那样的圣明君主,就不能实行伊尹、周公那样的贤明政治;没有胶漆那样坚贞的品质,就不能实践伯夷、柳下惠那样的清高节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