跂予望之六六峰,欲往争柰今严冬。石林崎岖积雪盛,日中无烟虎豺病。
生也孤往胡所稀,冻攀幽崄探其微。手皴面黑逾旬归,太室少室何者奇,曾否首阳歌采薇。
北邙逶迤清洛远,天白冰崇伊阙晚。灞上骑驴尔靡辱,袁安高卧吾应腼。
忽然想生经行宋家陵,往来寂寞东西京,翘首泪下嵩山青。
郑生山游归予作此歌
郑生,即郑玄(字子真),东汉时著名的经学大师,曾任东郡太守。《后汉书·郑玄传》记载:“玄从车骑将军窦宪征,既至长安中,宪意欲用玄为将,玄不肯,遂止于家,遂不复出焉。”
这首诗是郑玄游览嵩山之后,由友人所写。诗的开头“跂予望之六六峰”,意思是仰望着那六六峰。“六六峰”,指嵩山中的太室山和少室山。
“欲往争柰今严冬”,想要前往,无奈现在正是寒冬。“争柰今严冬”,无奈现在正是寒冬,这里的“柰”通“奈”。
“石林崎岖积雪盛”两句,描绘了嵩山的石林崎岖,积雪深厚的景象。
“生也孤往胡所稀”,“生”字下有“独”字,表示郑玄独自去往嵩山,非常罕见。
“冻攀幽崄探其微”,“冻攀”指冒着严寒攀登。“幽崄”指山势险峻。“探其微”指探寻嵩山的奥秘。
“手皴面黑逾旬归”,“皴”,皮肤起皱。“逾旬归”指一个多月才回来。
“太室少室何者奇,曾否首阳歌采薇”,询问嵩山的太室山和少室山是否有什么奇特之处,是否曾有人像首阳山上的伯夷一样在岩石上唱着《采薇》。首阳山是伯夷、叔齐守节饿死的地方;《采薇》,一首描写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采薇自食的诗篇。
“北邙逶迤清洛远”,“邙”,指地名,在洛阳市西北。“逶迤”,曲折连绵。“清洛”,指洛河。
“天白冰崇伊阙晚”,“冰崇”是说河面上冰层厚重。“伊阙”,即龙门,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后汉书·明帝纪》注引《关令内传》:“昔禹平水土,记功洛汭,以为天下中州。龙门山,禹门也,河水分流。”
“灞上骑驴尔靡辱”,“灞上”,指灞桥,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面。“尔靡辱”,你受尽屈辱。
“袁安高卧吾应腼”,“袁安”,汉光武帝时人,曾任司隶校尉,因直谏获罪,被免官家居。“腼”,羞惭。
这两句是说,我现在受尽了屈辱,而袁安却能够高卧不起,我应当感到羞愧。
“忽然想生经行宋家陵”,“宋家陵”,指宋国故地,在今河南商丘市一带。“经行”,经过。
“往来寂寞东西京”,“来往”,指往返。“东西京”,指京城洛阳和西京长安。
这两句的意思是:忽然想起曾经经过宋国的故地,往来于洛阳和西京之间。
“翘首泪下嵩山青”,“翘首”,抬起头来。“泪下嵩山青”,眼泪流下,使嵩山显得更加青翠。
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共四十二句,分两段,第一段前六句写郑玄登山的情景,中间十句写郑玄对嵩山的感受,最后十四句写郑玄对嵩山的赞叹。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嵩山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