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绝顶天池寺,铁瓦为堂白石柱。传言周颠劳圣祖,天眼尊者同颠住。
崄绝下阚无底壑,屈曲穿缘惟一路。顷属秋晴强攀陟,俯之四海生云雾。
岷峨累垂西向我,杳杳长江但东注。君不见寺东崖石镌竹林,穹碑御制山之岑。
周颠胡不留至今,周颠胡不留至今,虎啼日暮愁人心。
登天池寺歌
庐山绝顶天池寺,铁瓦为堂白石柱。传言周颠劳圣祖,天眼尊者同颠住。
崄绝下阚无底壑,屈曲穿缘惟一路。顷属秋晴强攀陟,俯之四海生云雾。
岷峨累垂西向我,杳杳长江但东注。君不见寺东崖石镌竹林,穹碑御制山之岑。
周颠胡不留至今,虎啼日暮愁人心。
【注释】
①天池寺: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
②铁瓦:指寺院建筑用铁作瓦。
③竹林:指《庐山草堂图》上的竹林。
“周颠”,指唐代僧人周惇颐,曾住此寺,传说他常以手指地而语,故称“周颠”。
④虎啼:指杜甫诗:“空庭落叶深,虎视何峥嵘?”(《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译文
登上了庐山绝顶的天池寺,寺中有铁瓦做的大殿、白色的石柱。传说唐代僧人周惇颐曾在这里,与唐玄宗一起讲经,并被称为“天眼尊者”(即慧眼大师)。
寺中的山路险峻,下有深谷,上也有陡崖,只有一条小路可以攀登而上,这时正是秋天晴朗的日子,我勉强爬上去,只见四周云雾弥漫,看不到远处的景致。
从寺向东望,可以看到岷山、峨眉两山连绵不断,一直向西延伸;长江则从东面滚滚而来,注入东海。
可惜的是,周颠和尚已经离开人世了,再也听不到他的教诲了。现在站在这高高的崖石之上,只能听到老虎的叫声,让人感到十分凄清和伤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流寓江州(今江西九江)时所作。前四句描绘天池寺的宏伟壮丽,以及作者攀登天池寺所见景色;后六句回忆当年在寺中所见到的周颠和尚,感慨其已离世而去。全诗语言简练明快、形象生动传神,是杜甫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