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绝顶白鹿台,上有御制周颠碑。石龟下蹲高结螭,天葩震烈云汉回。
文古两汉仍过之,忆昔草昧龙虎斗,黄旗紫盖颠能知。
颠也似真还似痴,帝非感悟宁用兹。百年势移功渐泯,碑亭毁裂将及碑。
诃持白昼鬼神泣,光耀天阴雷电随。先朝虽允僧奏札,修葺其如归有司。
有司有司颠莫疑,试看碑文碑后诗。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李攀龙创作的。下面是诗句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1. 庐山绝顶白鹿台,上有御制周颠碑。石龟下蹲高结螭,天葩震烈云汉回。
  • “庐山”指中国的著名风景名胜区——庐山。
  • “白鹿台”是古代的一个地名或建筑名称,这里可能指的是庐山上的一个特定地点。
  • “御制周颠碑”中的“御制”表明这是皇帝亲自题写的碑文。
  • “石龟下蹲”描述的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形状像乌龟,下面蹲着一个龙头。
  • “高结螭”中的“螭”(chī)是一种神话中的龙,这里形容龙头在石龟上盘旋的样子。
  • “天葩震烈云汉回”中的“天葩”可能是指天上的花朵,而“震烈”形容其声势浩大,仿佛震撼了整个天空。
  1. 文古两汉仍过之,忆昔草昧龙虎斗,黄旗紫盖颠能知。
  • “文古”可能指的是汉代的文化或文献。
  • “两汉”泛指汉朝的两个时期,即西汉(前206年—公元8年)和东汉(25年—220年)。
  • “草昧”意味着刚开始的时候,不发达、混乱的状态。
  • “龙虎斗”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争斗或斗争。
  • “黄旗紫盖”可能是指皇帝的标志,黄旗和紫盖是古代帝王的象征。
  • “颠能知”意味着能够洞察世事的真相。
  1. 颠也似真还似痴,帝非感悟宁用兹。百年势移功渐泯,碑亭毁裂将及碑。
  • “颠也似真还似痴”表达了对碑文真实性的怀疑。
  • “帝非感悟宁用兹”暗示皇帝并非出于真正的感悟而去建立这个碑文,而是其他原因。
  • “百年势移功渐泯”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重要的功绩逐渐被遗忘。
  • “碑亭毁裂将及碑”说明碑亭可能会倒塌,导致碑文的损坏。
  1. 诃持白昼鬼神泣,光耀天阴雷电随。先朝虽允僧奏札,修葺其如归有司。
  • “诃持”可能是指主持或管理。
  • “白昼鬼神泣”形容白天的场景中,鬼神都为之哭泣,可能是因为某种强烈的情感或事件。
  • “光耀天阴雷电随”描述了天空中阳光和阴云同时出现的景象,可能是由于某种特殊的天文现象。
  • “先朝虽允僧奏札”指的是在古代某朝时期,僧侣们提出了请求或建议。
  • “修葺其如归有司”表示虽然有人提出请求或建议,但最终的结果仍然取决于政府或管理机构的决定。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上的周颠碑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遗迹保护和文物价值的深刻理解。通过对古代文化和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中使用了一些象征和夸张的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