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在何所,牧钓睢川阳。子今在何所,飞盖临东方。
高山大泽不我限,胡为日夜遥相望。鸿雁日南飞,不寄一封书。
离别春草生,想思秋叶疏。朝看渤海云,暮眺沧洲月。
树寒多天风,相思几时歇。

【注释】

寄:赠与,写给。水部:官名,即郎中、员外郎等,唐代翰林院属官之一,掌管天文历法。睢阳: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县南。牧钓:以牧畜为业,垂钓为乐。飞盖(gé):指帝王出行时的车马。东方:这里指京城长安。高山大泽:泛指广阔的原野。胡为:为什么。鸿雁(hóngyàn):《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日南:古代南方的代称。书:书信。春草生:春天草木开始发青,这里指春天来临。沧洲(cāngzōu):指大海。树寒多天风,相思几时歇:因寒冷而感到孤独,不知是什么时候能消解这份相思之情。

【赏析】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气势磅礴,想象奇特,风格雄浑悲壮。这首《送杜十四》是一首七绝,全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一、首联直抒胸臆,点明送别之意

“我今在何所?牧钓睢阳阳。”此句起兴,点明了诗人现在所在的地方是睢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县南。这两句诗直接表明了诗人此刻的身份和处境。诗人以自己牧牛放羊为生,过着清苦的生活,而友人则可能正在京城长安过着繁华的生活。这一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二、颔联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

颔联以“子今在何所?飞盖临东方。”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友人所处的环境,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人用“飞盖临东方”这一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不我限”、“日夜遥相望”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三、颈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尽牵挂

颈联“高山大泽不我限,胡为日夜遥相望。”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尽牵挂之情。诗人以山海之广大来比喻自己的心胸,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同时,诗人还运用了“鸿雁日南飞,不寄一封书”等词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尾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

尾联“离别春草生,想思秋叶疏。”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诗人用“春草生”、“秋叶疏”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朝看渤海云,暮眺沧洲月”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五、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这种真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