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日起风花欲开,过鸿未尽巢燕来。
看山巳严阳翟驾,群饯复聚梁王台。
苦云离合每不易,便醉颠倒何嫌猜。
背阁碧树故袅袅,当筵哢鸟时徘徊。
不见当年艮岳盛,今日累累青草堆。

【注释】

仲春:春季的中间。繁台:指宴会场所。饮饯:饯别宴饮,以酒为饮,表示送别。醉归:醉后回家。口占:即兴吟咏。呈陈边二使君:献给陈边二位宾客。陈边,唐人称陈子昂,名 边;王维字摩诘,名 维。“边”和“摩诘”都是唐代诗人的名字,故云。

“昼日起风花欲开,过鸿未尽巢燕来。”:白天起风,花就要开了,飞过的大雁还没有尽,新来的燕子来了(这里暗用了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词意)。

“看山巳严阳翟驾,群饯复聚梁王台。”:观看山景已经非常严冬了,阳光照耀着山峦就像翟鸟在飞翔,群集的饯别又聚集在梁王台上,这两句用典,《史记·魏公子列传》:“赵平原君使人侯赢请于楚夫人宋玉曰:‘妾在深宫中,窃听君家千里之外,闻君好音。’宋玉不温不火回答,并引典故说:“有凤来仪。时乘六龙,继以日车。”(凤凰是吉祥的象征,日车是太阳车。)

“苦云离合每不易,便醉颠倒何嫌猜。”:苦于离别的云彩总是变幻不定(这里暗用了杜甫《赠卫八处士》中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词意),即使喝醉了也颠倒不清(这里暗用了苏轼《念奴娇》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词意)。

“背阁碧树故袅袅,当筵哢鸟时徘徊。”:背立于楼阁,碧绿的树木依然婀娜多姿;当宴会上唱到《黄莺儿》,黄莺鸟就不停地来回徘徊(这里暗用了李白《清平调》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词意)。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初年春天。当时诗人正处在政治旋涡的中心,被贬谪到岭南,过着放逐生活。这首诗是在一次饯别宴会上的即席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前途命运的关心。

首联写宴饮时的景色:“昼日起风花欲开”,点明时间是仲春时节。“过鸿未尽巢燕来”,说明大雁刚从北方飞回,燕子已来到南方。这里暗用曹操诗句(《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描写了一幅春光明媚的景象。

颔联承上启下,由自然景物过渡到人物活动。“看山巳严阳翟驾,群饯复聚梁王台”。这是写作者宴后登高远望所见之景。这里运用典故,把梁王台与汉文帝刘恒(汉惠帝刘盈)所筑的梁园相比拟,借以烘托自己的心情。同时暗用了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以及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词意。

颈联紧承上句,进一步描绘宴后的景色。“苦云离合每不易,便醉颠倒何嫌猜”,意思是说:别离的愁思像云一样难以摆脱,即使喝得酩酊大醉也浑然无所知,哪里还怕别人猜疑呢?这里化用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意境。

尾联是全诗的重点。它写宴会即将结束的情景:“背阁碧树故袅袅,当筵哢鸟时徘徊”,这是从宴后登上高楼远眺所看到的景象。作者面对青山绿水,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但又无可奈何,只好作罢。“背阁碧树故袅袅”,“故”字用得极妙。“便醉颠倒何嫌猜”,表明诗人对这种聚会已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所以并不感到奇怪。

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第一,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片断感受。第二,善于运用典故。第三,语言优美生动。

这首诗写于盛唐时期。那时正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时代,社会相对稳定,人们心情舒畅,因而诗歌创作也呈现出一派兴盛的局面。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