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兮豹鞬骑白马,大明门前马不下。
径入内伐鼓,大同邪宣府邪,将军者许邪。
武臣不习威,柰彼四夷。
西内树旗,皇介夜驰。
鸣炮烈火,嗟嗟辛苦。

【诗句解释】

  1. 雕兮豹鞬骑白马:这是一句描写马的诗句,“雕”和“豹”是古代对马的美称,这里可能指的是一匹威武的马。“鞬”是一种古代的武器,用来装箭。这句话描绘出一种英姿勃发的场面。
  2. 大明门前马不下:大明门是明朝皇宫的大门,这里用来形容马蹄声在大明门前回荡,声音之大仿佛连马也无法停下脚步。
  3. 径入内伐鼓:径,直的意思。进入皇宫内部之后,开始击鼓。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紧张严肃的宫廷场景,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4. 大同邪宣府邪,将军者许邪:大同、宣府是明代两镇守边的重要军镇,将军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守卫边疆的将领。这句话表达了对将军的信任和尊敬。
  5. 武臣不习威,柰彼四夷:武臣(武将)不习惯使用武力,但是面对四方边境的敌人,需要强大的威慑力才能保护国家。这句话反映了对武将职责的重视。
  6. 西内树旗 皇介夜驰:西内,指西部的内宫;树旗,指树立旗帜;皇介,皇帝的代称;夜驰,夜间疾行。这句话描绘了皇帝夜间快速行动的场景,象征着国家的紧急状况。
  7. 鸣炮烈火,嗟嗟辛苦:鸣炮,点燃鞭炮;烈火,燃烧的火焰。这句话描绘了战争或庆典时激烈而热烈的氛围,也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译文】
在大明门前,那匹威武的马儿无法停下蹄子,直接冲入了内宫,敲响了战鼓,宣府和大同两镇守边的将军都被信任和尊重。尽管武臣们不习惯武力的使用,但他们必须面对来自四方边境的威胁。皇帝在夜间迅速行动,点燃了炮竹和大火,展现出了他们的辛苦与劳累。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紧张气氛的内宫图景,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朝廷内外的各种势力和动态。诗中对马的描述、对鼓声的描写以及夜晚的行动都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戏剧性,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权力和战争的时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