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出南浦桥,不见桥上楼。但见火烧骨,桥下水不流。
北风吹枯树枝,无一人来游。妖鸟群啄鸣啾啾,汝何不此地重起楼。
吴盐大舶来,越珍衔舳舻,豫章之火心大荼。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分析诗句内容作用能力。赏析时可抓住意象、关键词或重点句子作答,一般从内容主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思想情感等角度考虑。本题要求逐句释义,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附上赏析。“豫章篇”是乐府旧题。“晨出南浦桥,不见桥上楼”,首句点明地点和时间。“但见火烧骨,桥下水不流”,写诗人在南浦桥上所见景象。“北风吹枯树枝”,“无一人来游”,说明天气寒冷,没有行人。“妖鸟群啄鸣啾啾,汝何不此地重起楼。”写当地居民对烧掉房屋的不满和责怪。“吴盐大舶来,越珍衔舳舻”,“豫章之火心大荼”,写当地居民对破坏本地特产的责难。
【答案】
译文:早晨我走出南浦桥,只见残骸断壁,而桥上那座楼却不见了。原来被烧毁了。北风呼啸吹折了枯枝,桥下河水已不再流动。妖艳的鸟儿群聚在一起,不停地叫个不停,你为什么不在这里重新盖一座楼。吴地的食盐运来,越地的特产也运来了,可是豫章的大火烧毁了这里的茶树。
赏析:
诗中写了两个场景,一个是诗人站在南浦桥上,目睹着一场大火烧毁了一座楼阁;另一个是诗人在寒风中看到一群乌鸦飞过,发出阵阵哀鸣。前一场景中,诗人首先点出的是时间和地点:清晨的日出时分,他刚刚走出南浦桥,然而眼前的一切却让他惊呆了——只见残骸断壁,而那座昔日繁华的楼阁已经不见了踪影!原来这座楼阁被一场大火焚毁得无影无踪了。后一场景中,诗人又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画面:北风吹动着枯黄的树枝摇摇晃晃,似乎随时都可能折断;而在桥下,清澈的河水也早已干涸,不再有任何流动的迹象。这分明是在告诉人们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曾经繁华的楼阁已经被一场大火彻底摧毁了!
诗人在描写这两幕景象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烘托的手法,使读者更加清晰地感受到那场大火给当地带来的巨大灾难以及人们的悲愤心情。同时,诗中也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如“妖鸟群啄鸣”“汝何不此地重起楼”“吴盐大舶来,越珍衔舳舻”,进一步揭示了人们对破坏本地特产、导致家园被毁的强烈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