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中岂无葵,相公柰何饥。
相君即无衣,不爱室中机。
相君千万岁,请治相君栖。
桓公霸诸侯,管氏有三归。

公仪休

园中岂无葵,相公柰何饥。

相君即无衣,不爱室中机。

相君千万岁,请治相君栖。

桓公霸诸侯,管氏有三归。

译文:
园中是否没有葵,宰相为什么挨饿?
宰相即使无衣,也不愿舍弃家中的织布机。
宰相愿你长寿万年,请为宰相建造栖身之所。
齐桓公称霸诸侯,管仲拥有三处封地。

注释:

  • 公仪休:春秋时期鲁国人,因拒绝齐相田常邀请而闻名,后被孔子称为“君子”。
  • 园中:比喻国家或社会,象征性地表示一个理想中的治国环境。
  • 岂无葵:意指国家是否缺少贤人(如向日葵一样),暗示了人才的重要性。
  • 相公:对宰相的尊称。
  • 奈何:如何,用来反问对方的行为或态度。
  • 桓公:齐国第二十二任君主,春秋五霸之一,以霸道著称于世。
  • 霸诸侯:指在诸侯间称霸。
  • 管氏:管仲的后代,指代管仲家族。
  • 三归:古代贵族的一种生活方式,指的是拥有多处房产、土地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通过对“公仪休”这个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他坚守廉洁奉公、不为权势所动的品质。诗中通过对话的形式,巧妙地展示了公仪休的高尚品格和坚定立场。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园中岂无葵”象征着国家是否缺少贤能之士,而“相君即无衣”则表达了宰相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最后以“桓公霸诸侯,管氏有三归”作为结尾,既揭示了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又暗喻了权力斗争的残酷现实。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深刻,寓意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