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袂兮沙裔,遗褋兮澧浦。御重华兮九疑,观潺湲兮容与。
神之来兮六龙,翳琼枝兮翠葆。驱丰隆兮挟百灵,来如云兮去冥冥。
来蹑霞兮去乘霓,叆连蜷兮复葳蕤。山之桂兮江之枫,云飒飒兮吹秋风。
班予马兮延伫,美要眇兮中渚。
【译文】
我离开楚国,来到洞庭湖之南。
驾着重车的龙王,登上九嶷山。
观看那水声潺湲,景色容与。
神来了有六条龙,长出了翠绿的枝叶,还有丰隆鸟。
来时像云一样密聚,去后消失在冥冥之中。
来时踏着霞光,去时乘着彩虹,
连蜷的云朵和葳蕤的草木,都又茂盛又繁盛了,
桂树和枫林,飒飒的风声在呼啸。
马儿慢走我伫立等待,要眇的歌声在中渚响起。
【注释】
捐袂:衣袖。捐:去掉。袂:古代衣服的代称。沙:指湖南境内的洞庭湖南面一带。裔:边缘、边际。褋(yǎ):古代衣的一种,形如袍而无领,下大而小口,以象裳。澧(lǐ):古水名。一说即今湖南省境内的澧水。御:驾。重华:指舜。九疑:山名,在今湖南永州零陵县南,相传为舜葬地。容与:悠然自得的样子。
六龙:六条神龙。翳(yì):覆盖。琼枝:美玉做的树枝。翠葆:翠羽做成的伞盖。丰隆:传说中的雷神。挟百灵:带着许多神灵。来如云兮去冥冥:驾着云彩飞去,又消失在茫茫宇宙之中。蹑(niè):踩。霞:云气。霓:彩虹。叆(ài)连蜷:云气连绵曲折。复:还。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貌。班:排列,这里是修饰性词语。予马:我的马。延伫:长久站立。中渚:水中沙洲。《离骚》首章:“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文选·谢庄<宋孝王碑>》:“游心县圃,远想三湘。”“中渚”即“县圃”中的“渚”。
【赏析】
本诗是屈原《渔父》的首章。屈原在《渔父》中,运用对话的形式,借渔父之口抒发了自己对楚王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和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操。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是写景抒情,表达了屈原对美好理想世界的无限向往。
此篇是屈原创作《渔父》时的一段回忆,是他怀念故国、抒发哀怨之情的一篇作品。全诗以“我来”、“我去”作为贯串,用一系列绚丽的画面,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把自然界的景物人格化、拟人化了,表现出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感情。
首句写离别时的情景:屈原离开楚都郢城,来到洞庭湖之南。他怀着满腹牢骚,踏上漫漫征途,心情沉重,步履踉跄。次句写登临九嶷山所见的景色:他登上了九嶷山,眺望四周,只见一片浩瀚的水波,滔滔不绝地向远方流去。三、四两句写他在观景之际所见到的神异景象:一条龙载着他遨游在天空里,他乘坐的车子上长满了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五、六句写他回到楚国时所看到的情景:从天降下的神龙和各种祥瑞之物,都纷纷离去,隐没在茫茫的云烟之中。七、八句写他再次登车远行时所看到的风景:他乘车来到了一个高高的山顶上,云雾缭绕,山峦叠嶂,郁郁葱葱,景色十分美丽;但当他再回首望一望故乡时,却又不见了踪影。
全诗构思奇妙,想象丰富,语言流畅,意境深远。诗人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神话化,创造出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美妙世界,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幅壮丽的画面。同时,诗中也充满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厚爱恋之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