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挹仙踪拄碧筇,白云峰接紫云峰。
山连罗障秋涵郭,寺挂流霞暮隐钟。
落月未归珠树鹤,飞泉常护法池龙。
蘼芜丹灶今何处,始忆神楼不易逢。
【注释】
白云山:在今安徽休宁县。挹(yì,音抑):舀取。仙踪:仙人的踪迹。筇(qióng,音穹):竹杖。紫云峰:即紫云山,在安徽休宁。罗障:指罗列的屏障。郭:城郭。流霞寺:又名天柱峰寺,在安徽休宁。落月:月亮落下。珠树:传说中的仙树,这里指月亮。鹤:《庄子·徐无鬼》中说:“东海有神雀,其状如乌。五采而文,名曰凤皇,寓居在大泽,仙圣死则往归,见则天下大安宁。”此处泛指仙鹤。飞泉:飞泻的泉水。常护:常常保护。法池龙:佛教传说中龙王守护的水池。法:佛法,佛经。蘼芜:一种香草,这里借指仙境。丹灶:道教修炼用的火炉。《神仙传》说“葛玄炼丹于此”。丹灶是修炼成仙的地方,所以作者怀念它。神楼:神话中的神楼,指仙境中的楼阁。
【赏析】
《白云山作》一诗,诗人从白云山的自然美和人文景观两方面入手,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以及对神仙境界的向往之思。全诗语言清丽,意境幽远,富有诗意。
首句“为挹仙踪拄碧筇”,写诗人来到白云山时所见的奇景:一条青翠欲滴的竹子制成的竹杖插在半腰,直插云霄。这一句以“碧筇”为引子,引出下文对白云山的详细描写。
次句“白云峰接紫云峰”,“白云”“紫云”都是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居处,诗人将两峰连在一起,仿佛神仙的足迹已经踏到了人间。“峰”字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写出了山峰的雄伟壮观。
第三句“山连罗障秋涵郭”,描绘的是白云山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用一个“涵”字来表达秋天山色与周围环境的融合,给人一种空灵、静谧的感觉。
第四句“寺挂流霞暮隐钟”,描绘了一座寺庙在夕阳西下时的美景。这句诗通过“流霞”和“隐钟”,表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第五句“落月未归珠树鹤”,诗人想象着一只仙鹤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仙鹤的优雅与飘逸。
第六句“飞泉常护法池龙”,描绘了一个神奇的景象:飞泉常护着法池中的龙,显示出自然界万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末联“蘼芜丹灶今何处,始忆神楼不易逢”,诗人感叹如今再也找不到那个神秘的丹灶了,只有回忆起曾经去过的那个神楼,那种难以再次相逢的感觉愈发深刻。
这首诗通过对白云山自然风光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于神仙境界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