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冠野服共逍遥,七十何曾谙市朝。
倾国楚妃端不嫁,入山商皓若为招。
田中云实收双玉,树底风声厌一瓢。
化鹤却归辽海路,上林无处问渔樵。

【注释】

(1)黄冠:道士的帽子,即道冠。野服:指道士的服装。逍遥:自在。七十:这里指年过七十。

(2)倾国:倾国倾城,形容女子美貌动人。楚妃:指楚国的美女妃子。端:竟然。

(3)商皓:指战国时楚国人宋玉,因《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句,故称“悲秋”。

(4)田中云实:指稻穗。收双玉:指收获的粮食。树底风声:指树叶在微风吹拂下发出的沙沙声。厌一瓢:指饮尽一瓢水或一碗粥。

(5)化鹤:指仙人化为鹤而去。却归辽海路:指回到辽东大海的路。上林:汉宫名,汉武帝曾在此建上林苑。这里比喻朝廷。渔樵:指隐居的人。

【译文】

头戴黄冠身披野服一起逍遥自在,年过七十竟不懂世间的喧嚣繁华。倾国倾城的楚国美女竟不嫁,入山采药的商皓难道是神仙所招?稻田里成熟的稻穗和饱满的果实,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珍宝;树底下风声飒飒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让我们尽情地享受这难得的清凉与宁静。那些飘荡于天空中的仙鹤终于飞回了那辽东大海的路上,我在这遥远的上林找不到一个可以问路的渔夫或樵夫。

【赏析】

此诗首两句写洪大隐超然物外,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头戴黄冠,身披道袍,像一位出家人一样,逍遥自在地漫游于山林之间。尽管已经七十高龄了,但仍然对世俗的繁华生活毫无兴趣,只是过着一种与世无争、清高自守的生活。后二句写洪大隐对世事的淡漠以及他对楚妃倾国之美、商皓入山采药的羡慕之情。洪大隐虽然身处山林之中,但他心中仍怀有对人间美好的向往,尤其是对于楚国美女倾国之色,他更是无法忘怀。他甚至想象自己若是能像入山采药的商皓那样,那么他一定也会被仙人所吸引,去到那远离尘世的地方寻找自己的归宿。

第三、四句描写洪大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手中所触的自然景象。稻穗金黄一片,丰收的喜悦让农人们喜笑颜开。而树底下微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故事,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这里的景物描绘得十分细腻,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

最后两句则是对洪大隐内心情感的一种抒发。他曾想过要追随仙人而去,但如今他却只能在辽东大海的路上独自前行,去寻找那个属于自己的归宿。他感叹自己的身世浮沉不定,无法摆脱世俗的羁绊,只能在这上林之中四处流浪,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来安身立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