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今朝过,谈经滞海滨。
天阴不见日,地冷未知春。
染翰题新语,开襟待故人。
宫花遍朝士,那上小乌巾。
【注释】
①甲辰:指唐僖宗乾符元年,即公元874年。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
②五十今朝过:诗人自指五十岁之年。
③谈经:指谈论佛家经典。滞海滨:被滞留在海滨。滞,滞留。
④天阴:天空阴暗。
⑤地冷:指天气寒冷。
⑥染翰题新语:把笔蘸墨,写上新的话语。
⑦开襟待故人:解开衣襟,以待老朋友的到来。
⑧小乌巾:指小官帽。小乌巾是唐代官员戴的一种帽子,这里泛指官职。
【赏析】
《甲辰元旦》诗作于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正月初一日,诗人当时五十五岁。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期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
首联“五十今朝过,谈经滞海滨”,诗人说自己今年已五十岁了,而新年伊始却仍然停留在海滨,无法畅谈经论。这里的“谈经”指的是佛教经典。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年龄和所处的环境,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和无奈。
颔联“天阴不见日,地冷未知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恶劣。天空昏暗得看不见太阳,大地寒冷到让人难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两句诗既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气候状况,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无奈。
颈联“染翰题新语,开襟待故人”,诗人将笔蘸墨,写下了新的话语。同时,他还解开衣襟,期待着老朋友的到来。这里的“新语”指的是新的话语或新年的祝福。诗人通过这一动作,表达了对新年到来的喜悦与期待之情。
尾联“宫花遍朝士,那上小乌巾”,描述的是朝廷中到处都布满了鲜艳的花朵,那些戴着小官帽的官员们正在迎接新年。然而,诗人却显得有些落寞与孤独,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官职太小,无法与这些大官们平起平坐。
整首诗语言朴实而富有情感,通过对新年的描写和对个人处境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