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川之水流东海,浩浩荡荡千万载。
英雄眼底今安在,衰草连天古城坏。
昔日楼台歌舞园,今朝牧马成荒塞。
废兴如此不足论,空使愁人容发改。
君今别我归禾川,禾川之水应依然。
银屏石下买春酒,画角洲头移晓船。
高堂侍养有慈母,慎勿蹉跎事羁旅。
江山遥遥道路阻,可以何时复相遇。
禾川歌,送君去,呜呼别君泪如雨。

【注释】

禾川:即赣江。郭愉:人名,此诗送别之意。

【译文】

禾川(赣江)的水向东流去流入东海,浩荡的水流千万年不曾停息。

英雄豪杰如今在哪里?衰草茫茫连天一片荒凉,古城已变成废墟。

昔日歌舞升平的楼台和园囿,现在变成了牧马的地方。

兴亡盛衰不值得多说,只使人忧愁白发增添。

你今天就要离开我回到禾川,禾川的水还是像从前一样。

在银屏石下买春酒,画角洲头移晓船。

家中有慈母侍奉我,千万不要耽误了你的行期。

路途遥远江山阻隔,不知何日能与你重聚。

【赏析】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作者送友人归赣南时所写。诗中以豪壮之笔抒写离别之情,并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关切与祝愿,风格悲壮沉郁。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动人。

首联“禾川之水流东海,浩浩荡荡千万载”,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诗人用“禾川”这一地名,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赣南一带,为下文的离别场景作了铺垫。同时,“禾川之水”又寓意着诗人自己的命运和前程,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忧虑和期待。

颔联“英雄眼底今安在,衰草连天古城坏”,则是对友人未来命运的深刻思考。这里,诗人借用“英雄”一词,暗示了友人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而“衰草连天”则形象地描绘出战争后的荒凉景象,让人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颈联“昔日楼台歌舞园,今朝牧马成荒塞”,则是对友人归途所见所感的真实描写。这里,诗人用“歌舞园”来比喻往日的繁华景象,用“荒塞”来暗示现在的荒凉状态。诗人通过对这两幅画面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残酷现实的无奈感叹。

尾联“废兴如此不足论,空使愁人容发改”则是对友人归途后可能遭遇的艰难处境的担忧。这里的“废兴”既指国家兴衰,也暗指朋友个人的命运起伏。诗人担心友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可能会受到挫折,甚至影响到他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然而,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这种担忧,而是用一种含蓄的方式来表达出来,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

【赏析】

这首送别诗是一首充满深情厚意的佳作。其特点是:语言朴实无华,意境雄浑阔大,情感真挚动人。全诗可分为四部分:前六句写景抒情,表现对友人远行的不舍;第七八句直抒胸臆,表达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和祝愿;最后两句则是对整个离筵场面的总结和升华。

第一部分从“禾川之水东入海,浩浩荡荡千万载。”开始,以豪迈的气势展现了一幅壮阔的画面。这里不仅描绘了江河奔流不息的自然景观,更隐喻了诗人自己的生命历程。诗人以“禾川之水”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巧妙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赣南一带,为下文的离别场景作了铺垫。同时,“禾川之水”又寓意着诗人自己的命运和前程,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忧虑和期待。

第二部分从“英雄眼底今安在”开始,诗人转而关注起友人的未来命运。这里,他借用“英雄”一词,暗示了友人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而“衰草连天”则形象地描绘出战争后的荒凉景象,让人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第三部分从“昔日楼台歌舞园”开始,诗人转向对友人归途所见所感的真实描写。这里,他用“歌舞园”来比喻往日的繁华景象,用“荒塞”来暗示现在的荒凉状态。诗人通过对这两幅画面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残酷现实的无奈感叹。

第四部分从“废兴如此不足论”开始,诗人转而表达自己对友人归途后可能遭遇的艰难处境的担忧。这里的“废兴”既指国家兴衰,也暗指朋友个人的命运起伏。诗人担心友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可能会受到挫折,甚至影响到他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然而,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这种担忧,而是用一种含蓄的方式来表达出来,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

整首诗在情感上跌宕起伏、曲折有致。诗人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江河画面,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诉求。然而,当他看到朋友离去的身影时,心中却充满了不舍与忧虑之情。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既有豪情壮志,又有深沉的忧伤与不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