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疑应近,人间语不闻。
影悬愁度鸟,光落压流云。
平野三吴合,清渠几道分。
烟花睥睨没,春色漫成文。
【注释】
登浮屠:登上佛塔。浮屠:佛塔,梵语“浮图”的译名。
疑应近:好像近在咫尺。
语不闻:声音听不见。
影悬愁度鸟:指佛塔的影子像鸟儿一样悬挂在空中,仿佛要越过鸟儿飞过。
流云:飘动的云彩。
平野三吴合:平坦的原野,三吴即吴越(今浙江一带)及荆、楚、巴蜀(今湖北、湖南、四川一带)。
清渠几道分:清澈的小河有几条支流。
睥睨:侧目注视,这里比喻烟花缭绕,景色迷人。
春色漫成文:春天的色彩如同文字一般丰富美丽。
【赏析】
诗为登浮屠绝顶作。前两句写诗人登高所见之景,后两句写诗人登高之感,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天上疑应近”,意谓佛塔耸入云端,似乎接近天际。这一句是说佛塔很高,几乎与天相接,使人感到神秘莫测。“人间语不闻”,意谓人世间的声音无法听到,这是说佛塔之高远,让人难以接近,使人产生一种距离感。
“影悬愁度鸟,光落压流云。”这两句描写了佛塔的光影之美。佛塔的影子悬挂在天空中,仿佛要越过鸟儿飞过;佛塔的光洒下,仿佛要压住飘动的流云。这两句描绘出了佛塔的壮观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下,感受到它的雄伟与壮丽。
“平野三吴合,清渠几道分。”这两句描述了佛塔附近的地理环境。平坦的原野上,吴越、荆、楚、巴蜀三个地域合拢在一起;清澈的小河有几条支流分流。这两句描绘了佛塔附近的景象,展现了它周围的自然环境,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烟花睥睨没,春色漫成文。”这两句描写了佛塔周围的自然美景。烟花在佛塔周围缭绕,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春天的色彩如同文字一般丰富美丽。这两句描绘了佛塔周围的自然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们对大自然产生了向往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佛塔的壮观景象和周围自然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