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日明山背,苍波撼石台。
鲸仙天上去,楂客海门来。
空有探幽想,惭非吊古才。
宫袍怀着处,江色怨春醅。

【解析】

“晓日明山背,苍波撼石台。鲸仙天上去,楂客海门来。”这两句诗是写诗人在采石矶远眺长江时所看到的景色。诗人站在江边高台上,只见旭日东升于山后,晨光照耀着江面,江水波动,撞击着岩石。诗人想象那鲸鱼和仙人都在天空之上,楂客(楂音渣)从海门而来。这两句是说:朝阳的光辉照彻了山背,江水冲击着岩石发出声响,仿佛在敲打着高台。诗人想象中的江上奇景令人叹为观止。而诗人对这样的奇观感到惊诧不已。

“空有探幽想,惭非吊古才。”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的感慨。诗人站在江边高台上,遥望着远方,想到自己没有像屈原那样去寻求隐逸的深山大泽,而是在这里与世俗同流合污,心中不由得惭愧起来。诗人感叹自己缺乏那种能够抒发胸中壮志、表达爱国激情的才华。

“宫袍怀着处,江色怨春醅。”“宫袍”句,用典,指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情绪。“江色怨春醅”句,用典,指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情绪。诗人以酒解愁,然而酒却无法消解心中的愁绪。

【答案】

译文:

清晨的阳光照彻了山背,晨练的朝气使江水波动,撞击着岩石发出声响,仿佛在敲打着高台。诗人想象那鲸鱼和仙人都在天空之上,楂客(楂音渣)从海门而来。

诗人站在江边高台上,遥望着远方,想到自己没有像屈原那样去寻求隐逸的深山大泽,而是在这里与世俗同流合污,心中不由得惭愧起来。

诗人感叹自己缺乏那种能够抒发胸中壮志、表达爱国激情的才华。诗人以酒解愁,然而酒却无法消解心中的愁绪。

赏析:

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当时杜甫流寓于夔州(今四川奉节)。诗人在夔州时,曾登高望远,写下了不少描写三峡风光的诗篇;本篇即是其中之一。此诗前四句写诗人远眺三峡的壮丽景色:早晨,太阳冉冉升起,辉映山背;碧绿清澈的江水奔涌激荡,冲击岩石发出响声,仿佛在敲着高台。这里,诗人运用夸张手法,极言三峡之险峻、宏伟,使人产生一种雄奇之感。后四句写诗人感慨自己怀才不遇,不能像古代贤人一样隐居山林,只能与世俗同流合污,因而深感惭愧。末二句则写诗人借以排遣苦闷心情,借酒浇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