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凋裘向北天,西风双鬓又经年。
疏杨几树青相慰,残月半江寒未眠。
山城雁度千家杵,村落鸡声五夜船。
箫鼓中流渺何许,帝乡遥在紫云边。
夜行
注释:- 万里凋裘向北天:形容天气寒冷,衣服被风吹得紧贴身体,像被剥去了皮毛。
- 西风双鬓又经年:表示岁月流逝,头发变白。
- 疏杨几树青相慰:指在荒凉的地方看到稀疏的树木,它们的颜色显得格外鲜艳。
- 残月半江寒未眠:指夜晚,月光映照在河流上,使整个河面都显得寒冷而宁静。
- 山城雁度千家杵:指在山城中,大雁经过时,人们用木棍捣衣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村子。
- 村落鸡声五夜船:指在村庄里,随着黎明的到来,鸡叫声四起,渔民开始收拾渔船。
- 箫鼓中流渺何许:形容在江中听到远处传来的箫声和鼓声,但不知道它们的来源。
- 帝乡遥在紫云边:指心中的仙境,遥远而神秘。
译文:
在寒冷的北天中,我穿着单薄的衣服,沿着漫长的道路行走。秋风已经吹过了两年,我的两鬓已经泛白。
稀疏的杨树枝叶虽然枯黄,但在夜色中却显得格外生机勃勃。月光洒在河面上,使得整个河面都显得寒冷而宁静。
在山城中,大雁经过时,人们用木棍捣衣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村子。随着黎明的到来,村民们开始收拾渔船准备回家。
在江中,我听到了远处传来的箫声和鼓声,但不知道它们的来源。心中向往的那个仙境,遥远而神秘。
赏析:
这首诗以“夜行”为题,描绘了一个人在寒夜中的孤独旅程。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环境、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首句“万里凋裘向北天”,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天气,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紧接着的“西风双鬓又经年”,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诗人转向自然景观,“疏杨几树青相慰”,通过“疏杨”与“青”的对比,展现了一种生命的顽强与希望。而“残月半江寒未眠”,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寂寥的画面,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最后两句“山城雁度千家杵,村落鸡声五夜船”,则将视野扩展到更广阔的空间。通过“雁度”与“杵捣”的意象,诗人传达了一种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而“鸡声五夜船”则暗示了归期将近,让人不禁期待着团圆的时刻。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未来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描写孤独之旅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思的人生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