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鸣风萧萧,笳悲月皎皎。
夜出玉门关,遥听金鸡晓。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分析运用的表现手法的技巧以及艺术效果等。此题要求赏析“玉门关”的意境。
“马鸣风萧萧”,以声写静,马嘶与风啸相互呼应,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笳悲月皎皎”,以声写情,笳声悠扬悲切,月色皎洁明亮,烘托出戍边将士思乡的情绪;
“夜出玉门关”:从侧面描写了将士们出征时的情形,玉门关是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为丝绸之路要冲,这里用它来代指玉门关,写出了他们远离家乡奔赴战场的悲壮景象;
“遥听金鸡晓”,从听觉角度描写戍边将士的苦寒生活,金鸡报晓,天刚蒙蒙亮就要起床上战场,突出了将士们艰苦卓绝的生活状态。
【答案】
(1)译文:马嘶阵阵,秋风呼啸,笳声悲切,月光皎洁。
夜晚出使玉门关,远远地听到鸡啼报晓。
注释:萧萧——形容风势强劲。笳悲——指笳声悲切。月皎皎——形容月色明净。
赏析:这是一首写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的边塞诗。开头四句写边烽未息之际,军中将士在风雪中行进,军马长嘶,笳声哀怨。接着写将士们夜宿玉门关外,听到鸡鸣,知道又是一天的开始。这四句描绘了一个清幽寂静的边塞之夜。诗的前四句,通过声音和色彩的渲染,把一个凄清寒冷的夜晚形象地刻画了出来。后四句,则从听觉角度写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前两句写天还未亮就起床上战场;后两句写将士们在严寒之中行军打仗。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既写出了边塞的荒凉,又写出了将士们的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