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平皋翠雨流,虚堂睥睨碧沙头。
湘江兰芷明于玉,泽国楼台迥似秋。
坐里芙蓉开列嶂,尊前瑶草散芳洲。
玺书无奈频催起,猿鹤窥人怅别愁。
玉沙草堂
一望平皋翠雨流,虚堂睥睨碧沙头。
湘江兰芷明于玉,泽国楼台迥似秋。
坐里芙蓉开列嶂,尊前瑶草散芳洲。
玺书无奈频催起,猿鹤窥人怅别愁。
注释:
- 玉沙草堂:在长沙西面的岳麓山上。
- 翠雨流:指春雨细如烟,滋润着大地万物。
- 虚堂睥睨碧沙头:形容草堂的空阔和高耸入云的气势。
- 湘江兰芷明于玉:形容湘江边的兰花香气扑鼻,如同晶莹剔透的玉石一样。
- 泽国楼台迥似秋:形容湖光山色与高楼亭台相互映衬,显得格外美丽。
- 坐里芙蓉开列嶂:形容荷花盛开时,犹如屏风般排列在山间。
- 尊前瑶草散芳洲:形容美酒与美食散发的诱人芬芳,弥漫在整个岛屿上。
- 玺书无奈频催起:形容皇帝的诏书频繁催促他起身离开。
- 猿鹤窥人怅别愁:形容诗人对离别的惆怅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草堂期间所作,描绘了草堂周围的景色和生活氛围。
首句“一望平皋翠雨流”,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草堂周围的宁静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幽静之地。接着,“虚堂睥睨碧沙头”进一步描绘了草堂的高大壮观,令人心生敬畏。两句诗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向往。
“湘江兰芷明于玉”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湘江边兰花的美丽与纯净。而“泽国楼台迥似秋”则描绘了湖光山色与楼台相互映衬的美丽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阔和壮丽。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三联“坐里芙蓉开列嶂”和“尊前瑶草散芳洲”,分别描绘了荷花盛开时的景象和美酒佳肴散发出的迷人香气。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受力,还反映了他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最后两句“玺书无奈频催起,猿鹤窥人怅别愁”,则将主题推向高潮。这里的“玺书”指的是皇帝的诏书,意味着诗人被迫起身离开。而“猿鹤窥人”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在草堂期间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