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严霜晓渡泸,征南十万握兵符。
天垂竺国连真塞,檄过牂牁问笮都。
象教西来传白马,狼烟秋净插雕弧。
晒经台傍干戈地,消劫还凭佛力无。

【注释】

  1. 出师南征:指诸葛亮出兵南征孟获,平定南方。
  2. 渡泸河道经白马堡:指诸葛亮大军渡过金沙江,经过白马堡。
  3. 登晒经台:指诸葛亮登上晒经台。
  4. 九月严霜晓渡泸:指九月的早晨,诸葛亮率领大军渡过金沙江。
  5. 征南十万握兵符:指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南征。
  6. 天垂竺国连真塞:指天垂下竺国,连接着真正的边塞。
  7. 檄过牂牁问笮都:指刘备派使者去质问孟获。
  8. 象教西来传白马:指佛法从西方传入中国。
  9. 狼烟秋净插雕弧:指秋天的时候,战火熄灭,人们休息。
  10. 晒经台傍干戈地:指晒经台旁边是战争的地方。
  11. 消劫还凭佛力无:指消除灾祸,依靠佛陀的力量。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诗,描述了诸葛亮南征的历史事件。全诗分为四段,分别描述了诸葛亮南征、渡过金沙江、登上晒经台以及消除灾祸等情节。其中,“九月严霜晓渡泸”和“象教西来传白马”两句最为精彩,描绘了诸葛亮南征的历史场景和佛法的传播。
    第一段,描述了诸葛亮南征的历史事件。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南征,渡过金沙江,经过白马堡,登上晒经台。这一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也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气。
    第二段,描述了诸葛亮渡过金沙江的历史场景。九月的早晨,诸葛亮率领大军渡过金沙江,这一过程充满了艰险和困难。但最终还是成功渡过了金沙江。这一画面充满了惊险感和震撼力,也展现了诸葛亮的勇气和决心。
    第三段,描述了诸葛亮登上晒经台的历史事件。诸葛亮登上晒经台,象征着他的决心和信念。这一画面充满了庄严和神圣感,也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
    第四段,描述了诸葛亮消除灾祸的历史事件。诸葛亮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成功地消除了灾祸,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这一画面充满了希望和乐观,也体现了诸葛亮的慈悲和善良。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述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诸葛亮南征的历史事件和佛教的传播过程。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