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苏门胜,乘闲一览之。
秋逢收潦后,泉看出山时。
湿气生清润,晴光动碧漪。
坐来心与湛,昏黑忘归迟。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的景物特点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然后根据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要求分析“万古苏门胜”“泉出”等词语的特点,首先指出诗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美景,同时运用了叠词,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接着从描写角度上指出诗句以动写静,写出了苏门山的自然景观和秋日特有的景致。最后指出诗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向往之情。同时指出诗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触觉和视觉相结合,写出了苏门山山泉水清澈见底,泉眼喷涌出山的特点。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此题要求分析“坐来心与湛”“昏黑忘归迟”两处诗句所蕴含的感情。第一句中诗人坐在泉边,看到山泉水清冽甘美,心中感到舒畅,因此“坐来心与湛”;而“昏黑忘归迟”则表明诗人沉醉于此美景之中,久久不愿离开,由此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向往之情。

4.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特点的能力。此题要求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首先指出诗句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了苏门山的秀美景色和秋日特有的景致;接着指出诗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触觉和视觉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苏门山泉水清澈见底的特点;最后指出诗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以及向往之情。

【答案】

译文:

万古以来苏门山风光秀丽,闲适之时一睹其美丽风光。

秋风扫荡潦水之后,山泉从石缝中流出,清凉的水珠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湿润的气息使人感到清爽滋润,明亮的阳光照映着碧绿的水花,使人心旷神怡。

坐着欣赏这美丽的风景,心灵变得宁静安详。

赏析:

此篇是诗人隐居于苏门山时所作,描绘了苏门山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秋日特有的景致。首联两句先总说苏门山的山水之美,“万古”二字概括了山之古老、秀美,“乘闲一览”四字道出了诗人游山赏景时的惬意心情,一个“览”字,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恬淡与从容。颔联两句紧承上文,具体描绘了秋季游览苏门山时所见之景,通过“秋逢收潦后”一句,可见此时正值初秋,雨过天晴,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又进一步通过“泉看出山时”这一细节描写,把静态的景写得活灵活现,生动传神。颈联两句继续写景,用“湿气生清润,晴光动碧漪”来形容苏门山的山水之美,一个“生”字,一个“动”字,将读者带入了一幅清新明丽、充满生机的画面之中,令人陶醉。尾联两句则是诗人在欣赏完这秀美的山水风光以后的心情体验,通过“坐来心与湛”一句,可见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忘却了尘世的烦恼,达到了陶然忘机的境界,而“昏黑忘归迟”一句更是表明了诗人沉醉于此美景中的愉悦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