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草仍移坐,临池看水流。
松阴知日午,萍色报霜秋。
渠曲僧廊转,波澄佛殿浮。
上方时供茗,与客共淹留。
注释:
藉草仍移坐,临池看水流。 在草地上面重新坐下,面对池塘看着流动的水。
松阴知日午,萍色报霜秋。 松树的影子知道到了中午,浮萍的颜色报告了秋天的到来。
渠曲僧廊转,波澄佛殿浮。 渠道弯曲穿过僧寺的廊子,波纹澄清了佛殿上的船。
上方时供茗,与客共淹留。 有时供应茶水给客人,大家一起留下来休息。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在金莲池畔偶成一景的诗作。全诗通过描写池上景色和僧人的活动来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
诗人选择在金莲池畔静坐,以观察池水的流动。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观赏,更是一种心灵的享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人注意到了周围的环境变化。松树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而变得清晰,浮萍的色彩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的魅力。
诗人描述了僧人们的活动。他们利用渠道弯曲的地形,巧妙地将僧房与水池连接起来;同时,他们又利用波纹清澈的特点,将船停在佛殿之上。这一细节展现了僧人们的智慧和技艺,也让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诗人邀请客人一起留下来休息,共同享受这份宁静和舒适。这一行为不仅表达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意境深远。它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心,让心灵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