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数日远尘歊,秋旱长河潦未消。
程趣漕兵无邸阁,报传候吏有津桥。
道傍垂枣全供鸟,野外飞蝗半食苗。
几度观风入村落,舆人堪诵不堪谣。

【注释】

①次:停留,休息。白参议辅之:指白居易,字乐天(772-866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

②舟行数日远尘歊:“尘”同“烽”,古代边防哨所烧柴草熏烟为号,用以报警;“歊”(yú)通“渝”,即烟雾弥漫的意思。形容行军途中尘土飞扬,远处的烽火不断。

③漕:水运,漕米,即漕运。

④邸阁:官舍,仓库。此处指漕运的粮仓。

⑤津桥:渡口和桥梁。

⑥垂枣(zhǎo):枣树。

⑦野外飞蝗(hāo):指秋天蝗虫成灾,到处乱飞。

⑧观风入村落:观察民情,体察民意。

⑨舆人:百姓,人民。堪诵:能够吟诵。不堪谣:不能忍受。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秋旱之时。当时白居易从江州(今江西九江)赴京,途径河南时,曾与友人相晤,并作《夜泊牛渚怀古》一诗。这首诗是途中遇雨后写的。

首句写途中所见,起得突兀,但有气势。“舟行数日远尘歊”,说在河中航行了几天,远远看到烽烟四起,这是说一路上尘土飞扬,烽烟火起,说明天气已十分炎热。“秋旱长河潦未消”,说连秋旱时节河水也干涸了,还没有退去。这两句写出了旅途艰险,天气酷热,河水干涸的情况。

第二句说沿途没有停歇的地方,“程趣漕兵无邸阁”,说的是漕米运输的队伍长途跋涉,没有歇脚的地方。“报传候吏有津桥”,是说送信的人在路上遇到了渡口和桥梁。这两句话写出了沿途艰难困苦的情形。

第三句承上启下,由“程趣漕兵”过渡到“报传候吏”。这句的意思是说,由于路途遥远,运送粮食的士兵和官吏都没有地方住宿和歇息。

第四句是说,沿途道旁的枣树都被鸟吃光,野外被蝗虫吃了一半。这两句话描写了沿途自然景物的荒凉,以及农民遭受自然灾害的痛苦。

最后两句写沿途民众的生活情况。“几度观风入村落”,意思是说,我多次停下来看农民的风俗人情,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作者用“几度”一词,表现出对农民疾苦的关切之情。“舆人堪诵不堪谣”,意思是说老百姓的生活太艰苦了,简直让人不忍心吟诵他们的诗歌,更不用说编曲唱词了。这两句既反映了当时农民生活的真实情况,又表达了作者对民生艰难的深切同情。

全诗结构紧凑,语言平易流畅,感情真挚深沉,充分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