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馀风叶飞长林,使君别去愁难任。
也知鸣铎自天意,肯谓乘轺非我心。
燕山青连北极近,渭水东入黄河深。
请看祖席半门下,它日被褐今朝簪。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鉴赏,注意通读全诗。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赏析语言、领悟技巧、掌握表现手法等都是常见的题型,考生要注意结合诗句分析。本诗的翻译为:雨后风叶飘飞林间,使君分别愁绪难言。也懂得铃声来自天意,怎敢说出乘驿是心意所愿。燕山青翠连接北极近处,渭水向东流入黄河深处。请看那祖师席上半门下人,他日被褐今时戴簪。

译文:雨后风叶飘飞林间,使君别去愁绪难言。也懂得铃声来自天意,怎敢说出乘驿是心意所愿。燕山青翠连接北极近处,渭水向东流入黄河深处。请看那祖师席上半门下人,他日被褐今时戴簪。注释:①次:留宿。②使君:对地方长官的敬称。③鸣铎:指钟鼓之声。④燕山、渭水:皆指地名。⑤祖席:饯行宴席。半门下:谓自己半老之时能入朝为官。⑥簪:古时男子以发髻插簪作为装饰,后来专指簪子。

赏析:

《次杨邃庵先生留别》是一首七律,作于万历四十年(1612)作者赴京应试前。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仕途的看法和态度,并以此勉励友人。

首联“雨馀风叶飞长林”,写送别的场景。雨后风叶飘飘,树林中的落叶纷纷扬扬地飘落着。“余”字写出了风雨过后的景色。“长林”二字,则表明了树林的长势,也暗示了送别的地方是在林中,而且离人已走。“使君别去愁难任”一句,直抒胸臆,点明了主题。“使君”,即地方长官;“别去”,指离开;“愁难任”,则是指难以忍受这种离别之痛。诗人用“愁难任”一词,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上的失意和对仕途的不满以及离别之苦的心情。

颔联“也知鸣铎自天意,肯谓乘轺非我心”,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政治抱负的一种抒发。“也知”、“肯谓”二字,既表现出诗人对自己处境的认识,又表明了他对前途的看法,即认为朝廷的任命是出于天意,自己虽然不能如愿以偿,但决不怨天尤人,仍然会像从前一样积极进取。“鸣铎”一词,指的是古代官吏出行时所用的铃铛声。这里用“自天意”一词,表明诗人认为自己的命运是由天命决定的;“非我心”,则表示自己并不因为不得志而懊恼或抱怨。两句一反一正,一实一虚,相互映衬,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看法。

颈联“燕山青连北极近,渭水东入黄河深”,则是诗人对当时地理环境的描写。“燕山”、“渭水”分别是两个地名,分别代表着北方和南方。诗人用这两个地名来代表当时的地理环境,一方面显示了诗人对于国家疆域的认知;另一方面也是在表达对国家的忧虑。“青连”、“东人”二字,则形象地描述了燕山、渭水之间的距离之远。诗人在这里借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对于国家现状的担忧之情。

尾联“请看祖席半门下,它日被褐今朝簪”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未来的一种期许。“祖席”,是古代祭祀祖先后的聚餐,此处指饯行宴席;“被褐”一词,原指贫民穿粗布衣服,现在泛指穿粗布衣,这里指做官;“簪”,指古代男子束发的首饰。“它日被褐今朝簪”一句,既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又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诗人通过这一句话,表达了自己虽然现在还只是半老之年,但只要继续努力,将来一定能有所作为。

此诗作于诗人赴京应试之前,全诗充满了诗人对于仕途的忧虑和感慨以及对朋友的劝慰和鼓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