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相知自旧相知,近别离成远别离。
拟策已为苏子地,上书还忆汉文时。
律吹和气回燕谷,旌引文星动海涯。
我爱梅花思折赠,江边一树正垂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在文玉家作客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与文玉相知相惜的感情以及离别的不舍之情。
译文:
数日欲叙别于文玉,文玉适逢鹅湖未果也。至是一叙则行期迫矣,情见乎辞。
新相知自旧相知,近别离成远别离。
拟策已为苏子地,上书还忆汉文时。
律吹和气回燕谷,旌引文星动海涯。
我爱梅花思折赠,江边一树正垂垂。
注释:
- 数日:数天
- 文玉:诗人的朋友或恋人的名字
- 鹅湖: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的一个湖泊
- 拟策:准备写文章或诗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 苏子:苏轼(苏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曾任杭州刺史
- 汉文:西汉时期的汉武帝
- 燕谷:燕山一带的山谷,这里指代远离喧嚣的宁静之所
- 海涯:大海的边缘
- 爱:喜爱,欣赏
- 江边一树正垂垂:形容梅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离别情感的七绝诗。诗人与文玉相识于文玉家,并因此结下深厚的友谊。然而,诗人即将离去,文玉也面临着离别的困境。诗中通过“新相知”与“旧相知”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感情的珍惜。同时,诗人也通过描述自己即将离开的情境,表达了对这段友谊的不舍。
诗的第二句“近别离成远别离”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离别的痛苦。诗人将自己与文玉之间的感情比喻为远别的相思之情,表达了彼此之间深深的思念和不舍。
接下来的两句“拟策已为苏子地,上书还忆汉文时”,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设想。他计划在一个地方(可能是他的家乡)安顿下来,同时也回忆着汉朝时期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典故。这两句话既展现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规划,又透露出他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最后两句“律吹和气回燕谷,旌引导文星动海涯”,则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他认为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与文玉之间的情谊将如同和煦的春风一样,永远温暖人心。同时,他也期待文玉能够像天上的北斗七星一样,引领着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对诗人与文玉之间情感的描述,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美好祝愿,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