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长怀听雨心,道人今夜坐应深。
谁知北斗回元气,我爱南风和好音。
况复五湖俱入海,莫须三日始为霖。
麦秋时节阴晴半,时有鸠声出远林。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听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数月长怀听雨心,道人今夜坐应深。”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长时间以来对听雨的渴望和期待。
  • “道人”可能指的是一位道士或者僧人,他们在寺庙里修行,夜晚静坐冥想。
  • “今夜”表示现在时间点,诗人选择在这个特定的夜晚去感受听雨。
  • “坐应深”意味着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到内心的宁静和深邃。

第二句:“谁知北斗回元气,我爱南风和好音。”

  • “北斗”通常指北斗七星,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代的星象或天文现象。
  • “回元气”可能是在描述北斗星的运行,象征着天地间的能量流动。
  • “南风”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温暖的南风,它带来和煦的气候和愉悦的声音。
  • “和好音”表明诗人喜欢这种温和宜人的气息。

第三句:“况复五湖俱入海,莫须三日始为霖。”

  • “五湖”可能指的是太湖周边的几个湖泊,如洞庭湖、鄱阳湖等。
  • “俱入海”意味着这些湖泊最终都汇入大海。
  • “莫须”是一种古汉语表达方式,意为“不必”,暗示降雨不需要很长时间。
  • “始为霖”表示一旦开始下雨,就可能持续好几天。

第四句:“麦秋时节阴晴半,时有鸠声出远林。”

  • “麦秋”指的是农历六月的时候,是小麦成熟收获的季节。
  • “阴晴半”形容这个时候天气多变,时而晴朗,时而多云。
  • “鸠声”是指布谷鸟的叫声,这是一种常见于夏季的鸟类叫声。
  • “出远林”描绘了布谷鸟叫声飘荡在空旷的田野上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听雨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首句表达了诗人对听雨心情的向往;次句通过北斗和南风的象征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喜爱;第三句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的看法,认为雨水的到来是自然而然的;最后两句则捕捉到了季节变换中的景象和声音,增添了诗歌的动态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哲理的思考,又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