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居晋鄙,薰德几千人。
我亦山林久,观泉愧我巾。

【注释】阳城:地名。晋鄙:古地名,在今山西代县西北。薰德:熏染德泽。几千人:指被晋鄙所统治的百姓。我亦:我也有。山林:这里指隐居山林。久:长时间。观泉愧我巾:看到这清泉,感到自己戴着的头巾太脏了。

【赏析】这是一首感怀诗,写诗人居晋鄙时,看到泉水清澈,想到自己头上戴的毛巾又脏又破,内心愧疚而作。

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平仄相间,读起来顺口,音韵和谐。前两句叙事,点明诗人居地、居者,交代了时间、地点、身份和目的;后两句抒情,抒发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想感情。

“阳城居晋鄙,薰德几千人。”首句写诗人居住的地点,“阳城”是地名,“晋鄙”也是地名。据《史记·魏世家》载:“晋鄙为将,望见齐军,畏逼,引军而去。齐遂追北至河梁而还。”可见“阳城”即指晋鄙所守的阳城。“薰德”,指晋鄙治政有方,德化流布于民众之间。“几千人”,指被晋鄙所统治的百姓。

“我亦山林久,观泉愧我巾。”第二句写诗人对“观泉”的感受。“我亦”二字表明诗人并非第一次来到此地,而是经常来此观泉,故称“久”。诗人之所以观泉,是因为他长期隐居在山水之间,过着清贫的生活。然而当他看到清泉时,不免心生感慨。“愧我巾”三字写出了他内心深处的愧疚。这里的“巾”既指自己的帽子,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头上的头巾。因为泉水清澈如水晶一般晶莹剔透,而诗人头上戴的却是一条污秽不堪的毛巾,所以心中不禁生出惭愧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与思想感情,通过观察自然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这种表现方式不仅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