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深处古宁州,五日真成十载游。
千古濂翁招不返,翠云亭上看江流。
诗句:
万山深处古宁州,五日真成十载游。
千古濂翁招不返,翠云亭上看江流。
译文:
在万山环抱的宁州深处,短短五天却仿佛度过了十个年头。
千年前那位濂翁虽然已经离去,翠云亭上我却仍能欣赏到那奔流不息的江水。
赏析:
首句“万山深处古宁州,五日真成十载游”,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州深山中的美景。这里的“万山深处”形象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自然之中。而“五日真成十载游”则巧妙地运用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这段短暂旅行的喜爱和留恋。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第二句“千古濂翁招不返,翠云亭上看江流”,则转向了历史的长河和个人的情感世界。这里的“千古濂翁”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位高人,他的名字和事迹成为了永恒的传奇。而“翠云亭”则是诗人心中的一处圣地,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追求。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敬仰,又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和情感的深深思索。
第三句“万山深处古宁州,五日真成十载游”,重复了前两句的内容,但这次是从宁州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写法使得全诗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这种反复的手法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韵律感和音乐美。
第四句“千古濂翁招不返,翠云亭上看江流”,则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看江流”这一动作也象征着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体悟。
第五句“万山深处古宁州,五日真成十载游”,再次强调了诗人在宁州的短暂经历。这句重复的开头词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还突出了诗人对这段时光的珍惜和感激之情。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十分常见,它有助于增强诗歌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第六句“千古濂翁招不返,翠云亭上看江流”,则从个人的情感角度出发,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感慨,还体现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这种情感的转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也十分常见,它展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