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竹无时亦漫谈,厌乾恶湿竟谁堪。
贞元两字生生本,何事山人不解参。

种竹无时亦漫谈,厌乾恶湿竟谁堪。

贞元两字生生本,何事山人不解参。

  • 诗句释义
  1. “种竹无时亦漫谈” - 表示种竹子并不需要定时,随意地讨论或研究。
  2. “厌乾恶湿” - 指的是讨厌干燥和潮湿的环境,可能指竹子需要特定的湿度和温度来生长。
  3. “竟谁堪” - 表达出对是否能找到合适的环境种植竹子的疑惑。
  4. “贞元两字生生本” - “贞元”是指正直和纯净,“两字”可能是指两个字或者两个字的组合,“生生本”意指生命的起源或根本。
  5. “何事山人不解参” - 表达了为何山人(可能是文人)不理解这些道理或方法。
  • 译文
    种下竹子并不总是需要固定的时间,我对于如何让竹子适应干燥和湿润的环境感到厌烦,这究竟谁能忍受呢?
    竹子的生命源自于“贞元”两字,即纯洁和正直,这两个字是生命的根本,然而我为什么不明白这个道理呢,山人(可能指文人)又怎么能理解呢?
  •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种竹的过程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于种植竹子的理解和对山人不解其理的困惑。诗人通过反复的“厌乾恶湿”,反映出他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环境的挑剔。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传承的担忧,认为山人(文人)可能无法理解这种简单却又深奥的道理。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邵宝对于自然与文化的深刻见解,以及对传统知识传承的思考。

通过对《谢赵良伯送竹》的逐句解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背景。这首诗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