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竿真碧玉,湘妃泪点尚斑斑。
冉泾东畔书台上,行见千年老凤还。
【注释】三十八竿:竹子长了三十八枝。碧玉:指竹的翠绿色。湘妃:传说中的舜帝二妃娥皇、女英,传说她们曾在湘江投水而死,后来成为竹子的别称。冉泾:即今陕西咸阳东北的泾河,在秦岭北麓。
【译文】那挺拔俊秀的长身竹子,有三十多枝呢。竹节上还留着湘妃泪的痕迹,斑斑点点的。冉川东畔的书台上,行见千年老凤还。
赏析:
《谢赵良伯送竹》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借物咏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首句“三十八竿真碧玉”,以夸张的手法,赞美竹杆挺拔俊秀,有三十多枝。这里运用了拟人修辞,将竹杆比作碧玉,既突出了竹子的高洁品质,又表达了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隐含了对友人品格的赞美。
次句“湘妃泪点尚斑斑”,则是以神话传说中的湘妃泪滴为喻,形容竹子上仍留有湘妃泪痕,形象地表现了竹叶的苍劲与坚韧。这里运用典故,既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又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感人。
第三句“冉泾东畔书台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在冉泾之畔,书台上矗立着一棵高大的竹子。这里的“书台”,既是古代学者吟咏风月的地方,也是文人雅士交流学问的场所。而竹子的挺拔俊秀,则与书台相映成趣,显得更加高洁典雅。
末句“行见千年老凤还”,则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寄语。这里的“老凤”,指的是历经风雨沧桑而依然坚韧不屈的竹子;而“还”,则意味着竹子将会继续生长,永远保持其美丽的姿态。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充满了诗意。诗人通过赞美竹子的品质和形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佳作,更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