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山中虎,食畜不食人。人亦感虎意,罟阱不复陈。
虎乃有俗俗有仁,不啻古云父子亲。姚源洞,华林山。
有人杀人如草菅,吏见野人应厚颜。
萍乡山中虎,食畜不食人。
人亦感虎意,罟阱不复陈。
【注释】萍洲:古地名,今江西境内。山中虎:指山中老虎。不食人:不吃人。罟(wù):网,渔具。
虎乃有俗俗有仁,不啻古云父子亲。
【注释】俗俗:普通人,普通百姓。不啻:不是,不等于。
姚源洞,华林山。
【注释】姚源:地名,在今江西境内,与上句一样是泛称。华林山:地名,在今江西境内。
有人杀人如草菅,吏见野人应厚颜。
【注释】草菅:像草棍一般。野人:老百姓或山野之人。
赏析:
这首诗以“山中虎”为题,通过描述山中的老虎和普通百姓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的同情和尊重。诗人通过描绘老虎的形象,强调了它的仁爱之心,认为老虎不会吃人,而是会保护人类。而对于那些杀害人的官吏,诗人则表示了强烈的谴责和不满,认为他们应该受到惩罚。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山中虎的形象和普通百姓进行对照,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此外,诗人还通过对姚源、华林山等地点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背景和氛围。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动物的诗,更是一部揭示社会现实的作品。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不满和对正义的呼唤。同时,它也启示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关爱弱者,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