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萎太半荆葵多,不独稂莠妨嘉禾。荆葵作粉堪食饿,稂莠稂莠无一可。
嗟彼小人无才为稂莠,有才为荆葵。大都害君子,观物兴予悲。
荆葵多,勿复道,四虫恣食三秋老。
【注释】
荆葵:向日葵,一种植物。太半:大半。稂(láng)草:一类杂草。多:茂盛。饿:吃。有才:指有才能。君子:这里比喻正直的人。四虫:四种害虫。恣:任意。道:说。勿复道:不要再说。三秋:三个季度。老:衰败。
【译文】
麦穗半黄时,荆葵长得特别旺盛,不但没有妨害到嘉禾,反而能供人食用。荆葵的种子可做粉,饥饿时能吃。那些杂草虽然也能长,但没有一样是有用的。
那些小人没有才学却成了害虫,只有有才学的才是像向日葵一样的好花。大多都伤害了正人君子,看到这种景象我不禁悲从中生。
现在荆葵长得特别旺,不要再说了,那些害虫肆意破坏,让三季的麦子都变老。
【赏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以荆葵、莠草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在政治生活中遭遇挫折和打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世态人情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炼,构思精巧,立意高远,寓意深远。
首句“麦萎太半荆葵多”,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荆葵的繁盛,暗含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受。第二句“不独稂莠妨嘉禾”,点明主旨,表明作者要像“荆葵”一样,即使处于“莠草”之中,也要坚守自己的志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第三句“荆葵作粉堪食饿”,进一步说明作者的观点。第四句“稂莠稂莠无一可”,则进一步揭示了现实社会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此的不满。
第五句“嗟彼小人无才为稂莠”中,“嗟”字用得非常巧妙,既表现了诗人对于小人的厌恶之情,又表达了诗人对有才之士的赞美之意。第六句“有才为荆葵”,则是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形象描绘。第七句“大都害君子”,则将矛头直指了那些小人。第八句“观物兴予悲”一句,既点明了主题,又将诗人的思想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荆葵多,勿复道,四虫恣食三秋老”,则是全诗的高潮,既是对现实的批判,又是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