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闲观理自明,是非荣辱岂须争。
一身常在闲中过,万事肯于先处行。
嫩竹半欹听夜雨,晚云收尽看秋晴。
两般清意谁能识,世事交游物外情。
这首诗描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下是逐句释义:
静坐闲观理自明,是非荣辱岂须争。
(在安静的环境中坐下来观察,道理自然会显露出来,不必为了是非和荣辱而争执。)
一身常在闲中过,万事肯于先处行。
(一个人经常在悠闲中度过,对事物总是先行一步。)
嫩竹半欹听夜雨,晚云收尽看秋晴。
(听夜雨时,嫩竹半倾;等到晚云消散,秋日晴朗。)
两般清意谁能识,世事交游物外情。
(两种清新的情感难以被世人理解,而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心境更显珍贵。)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通过“静坐”、“闲观”等动作,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清明;“是非荣辱岂须争”表达了对纷扰世界的超脱与淡然;“一身常在闲中过,万事肯于先处行”则揭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即在纷繁世事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善于把握时机;“嫩竹半欹听夜雨,晚云收尽看秋晴”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最后两句“两般清意谁能识,世事交游物外情”则是对前文的点睛之笔,强调了诗人追求的内心世界的独特性和珍贵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的个性特点,也传达了他对人生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