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岩下停诗船,溪声带雨寒溅溅。
携壶过江觅村酤,扫叶傍石烹溪鲜。
水云浩荡不成醉,天地寥阔欲登仙。
毋怪当时柳州柳,钴潭袁碣留残篇。
注释:
百尺岩下停诗船,溪声带雨寒溅溅。
百尺岩:形容山高耸入云端。
诗船:诗人的行舟。
溪声带雨寒溅溅:溪水在雨中流淌的声音,冷且清脆。
携壶过江觅村酤,扫叶傍石烹溪鲜。
携壶:携带酒壶。
村酤:指乡村的酒馆。
扫叶:用扫帚拂去树叶。
傍石烹溪鲜:指在岩石旁煮溪水中的鲜鱼。
水云浩荡不成醉,天地寥阔欲登仙。
水云:水面上的雾气和云雾。
成醉:使喝醉。
天地寥阔:形容景色广阔无垠。
欲登仙:想要飞升成仙。
毋怪当时柳州柳:不要奇怪当时的柳宗元。
毋怪:不要。
柳州柳:指柳宗元的柳州郡守任上所作诗文。
钴潭袁碣:指袁宏道在《游西湖》一诗中提到的水心亭附近的小潭,名为钴潭。
钴潭袁碣留残篇:指柳宗元在柳州任职时所作的诗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山水田园诗,通过对山川、溪水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百尺岩下停诗船,溪声带雨寒溅溅。”描绘了百尺岩下的景色,诗人站在岸边,停着小船,听着溪水在雨中的哗哗声,感受到一种清冷之感。这里的“寒溅溅”形象地写出了雨水打在石头上的声音,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次句“携壶过江觅村酤,扫叶傍石烹溪鲜。”则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生活场景。诗人带着酒壶过江,去寻找村里的小酒馆,然后坐在石头上煮着新鲜的溪鱼。这里的“扫叶”、“傍石”都是对环境的描述,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山水间。
第三句“水云浩荡不成醉,天地寥阔欲登仙。”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总结与感慨。诗人感叹自己身处这样的山水之中无法沉醉,反而觉得天空广阔无边,有如登仙境一般。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超脱,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一句“毋怪当时柳州柳,钴潭袁碣留残篇。”则是对全诗的点睛之笔,表明这首诗是柳宗元的柳州太守任期内所作。这里的“钴潭袁碣”指的是袁宏道在《游西湖》中提及的水心亭附近的小潭,而“钴潭”又是柳宗元曾经居住过的地名。因此,这里的“毋怪”既是指无需奇怪,也是指无需惊讶于柳宗元曾写过这样优美的山水诗。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