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城北皆尘壤,马蹄何处踏苍莽。
归来独坐草堂深,诗思飞落湘江上。
湘江春水绿沉沉,芦洲荻渚鸣春禽。
上有平坡亘千里,何人种竹皆成林。
白日倏忽起雷电,咫尺江山看不见。
一时芦苇尽销沉,老竹独与风雷战。
风雷震荡云冥冥,化作蛟龙天外行。
人间无处寻踪迹,劲风凛凛长江横。
东风日出晓来霁,上下分明见天地。
长身玉立好儿孙,满眼苍云浩无际。
圣朝天子开明堂,大化四浃和风翔。
奇才一入伶伦手,坐见制作追咸章。
而今海宇干戈息,佳种烦君更培植。
万丈清风扫俗尘,纷纷桃李无颜色。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的表达简明、连贯,并结合文章写作背景进行赏析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了解诗歌的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理解诗句的含义,进而把握其思想感情。
“城南城北皆尘壤,马蹄何处踏苍莽。”意思是:城南城北都是尘土飞扬的地方,马蹄声从何处传来,践踏在苍茫的原野上?诗人通过“城南城北皆尘壤,马蹄何处踏苍莽”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难的忧虑与关切。诗人用“马蹄何处踏苍莽”来暗示国难,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归来独坐草堂深,诗思飞落湘江上。”意思是:归来独自坐到草堂深处,诗思飘荡在湘江之上。诗人用独坐草堂这一动作描写,抒发自己的孤独之情及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无奈。
“湘江春水绿沉沉,芦洲荻渚鸣春禽。”意思是:湘江春水波涛滚滚,芦洲荻渚上鸟儿啼叫,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通过湘江春水这一描写展现了湘江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向往。
“上有平坡亘千里,何人种竹皆成林。”意思是:山冈上平坦如砥,绵延千里,谁种竹子都能成一片树林?诗人借自然景观抒发了内心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山河的热爱之情。
“白日倏忽起雷电,咫尺江山看不见。”意思是:突然间电闪雷鸣,眼前咫尺江山都变得模糊不清。这是诗人对现实局势的担忧与恐惧。
“一时芦苇尽销沉,老竹独与风雷战。”意思是:一时间所有芦苇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那老竹仍然与狂风暴雨战斗。诗人用此句形象地描述了国家危难时刻人民奋起抗争的英勇景象。
“风雷震荡云冥冥,化作蛟龙天外行。”意思是:风雷震荡云层密布,化作蛟龙在天空翱翔。诗人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天气情景,烘托出紧张的氛围。
“人间无处寻踪迹,劲风凛凛长江横。”意思是:人间没有一处可以找到踪迹,只有劲风吹拂着长江。诗人通过对长江景象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无奈与辛酸。
“东风日出晓来霁,上下分明见天地。”意思是:东方渐渐升起太阳,天色放晴。诗人用此语表达了自己对光明未来的憧憬。
“长身玉立好儿孙,满眼苍云浩无际。”意思是:长身挺拔如美玉般站立的子孙们,满眼望去只见苍茫无边的大云海。诗人通过对子孙们形象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圣朝天子开明堂,大化四浃和风翔。”意思是:圣明天子开创了明堂,大化遍及四方和煦之风翩翩飞舞。诗人以“圣朝天子”指代国家,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景美好的期待。
“奇才一入伶伦手,坐见制作追咸章。”意思是:奇才一旦进入乐官之手,就能目睹音乐创作追随着《咸池》《夏》等古乐篇章。诗人通过此句表达了自己对人才得到重用的期盼与希望。
“而今海宇干戈息,佳种烦君更培植。”意思是:如今四海之内战争平息,请您辛苦栽培佳木。诗人以“佳种”喻指人才,希望有才能的人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万丈清风扫俗尘,纷纷桃李无颜色。”意思是:万丈清风扫去世俗的尘埃,那些桃李之辈失去了原有的色彩。诗人通过此句表达了自己对官场腐败现象的不满及批判之意。
【答案】
这首诗是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所作。当时唐王朝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杜甫对此感到十分痛心,因此写下了这首诗篇。首联写诗人对国难的忧虑与关切;颔联写诗人独自坐在草堂中,思绪飘荡在湘江之上;颈联写诗人对湘江春水的赞美;尾联写诗人对国家山河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质朴、风格清新、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杜甫现实主义的文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