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殊未遇,努力食嗟来。
况有青琴在,那忧白发催。
吴山朝步马,越水暮流杯。
不有三禅客,谁怜一代才。

诗句释义:白头陈给事,五岳去何迟。君父真无所,神仙亦后时。折梅过大庾,炊黍忆东菑。

屈大均的这首诗《送陈五黄门访药禅师》通过描绘一位中年官员陈给事的困境,以及他对仕途与仙道的双重追求。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陈给事的无奈与向往进行深刻表达。诗中的“折梅过大庾”和“炊黍忆东菑”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也暗含着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过去岁月的追怀。

诗人在开篇就以“白头陈给事”直接点明人物及其状态。这里“白头”不仅描绘了陈给事年岁已高,同时也暗示了他长期未遇、不得志的现实处境。这种描述使得读者立刻能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愤懑之情和深沉之思。

随后,诗人通过“五岳去何迟”表达了对政治前途的迷茫和无奈。这里的“五岳”既指代中国著名的五座名山,也可理解为对国家或社会最高权力机构的隐喻。诗人以此自问,是否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和价值,反映了一种普遍的知识分子心声——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君父真无所,神仙亦后时”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失落感。这里提到的“君父”可能指的是君主或上级领导,而“神仙亦后时”则表示即使是追求长生不老的神仙也难以及时获得成功,这种对比增强了诗中对现实的批判力度,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接下来的三句:“折梅过大庾,炊黍忆东菑”,则是对诗人个人生活经历的回顾。其中提及“折梅过大庾”,大庾岭是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要道,同时也是文人墨客常来游览的地方。诗人在这里借景抒情,通过对大庾岭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炊黍忆东菑”则暗示了诗人在异乡为官的生活状态,通过回忆家乡的农事活动来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最后两句:“吴山朝步马,越水暮流杯”,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江南山水的画面。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更是对过往生活的一种怀念和对未来的展望。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展现了自己对当前困境的无力感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屈大均的《送陈五黄门访药禅师》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一个中年文人在社会转型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是对整个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群体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深刻思考,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