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裘轻暖,偏宜岭外人。
无冬难作冷,未腊已偷春。
菊蕊餐初罢,梅枝折又频。
白头浣花客,愁见岁华新。

【注释】

白兔:指白色的兔子,这里指白兔裘。

偏宜岭外人:特别适宜于岭外之人穿着。

无冬难作冷,未腊已偷春:冬天没有寒冷,还没有过完春节(腊月)就感到春天的温暖了。

菊蕊餐初罢,梅枝折又频:吃菊花时刚吃完,就折断梅花枝。

白头浣花客:指在成都浣花溪边洗衣服的老人。浣花溪是成都有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白居易曾在成都任官,曾写诗描写浣花溪的美丽和老人洗浣花的辛苦。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诗人自己穿的白兔裘。

开头两句说,穿这件白兔裘的人很特殊,他居住在岭外,气候比岭南要凉些,但他穿这件白兔裘却感到很暖和。这两句话写出了白兔裘的特点:既轻薄又保暖。“偏宜”二字用得极妙,突出了白兔裘的质地轻软、柔软舒适,也暗示出穿白兔裘人的性格特点:不拘泥于俗套,有独特的个性。

三、四句写白兔裘对岭南人的特别适应性。因为岭南地区冬天气温较高,人们很难穿得住厚厚的衣服,所以需要一件既能御寒又能透气的皮衣才行。这件白兔裘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它不仅轻薄,而且透气,所以岭南人穿了它,会感到暖和而舒适,甚至到了冬季,也不会觉得寒冷。这两句诗,既交代了白兔裘的特点,又点出了岭南的气候特征,使全诗有了明确的主题。

五、六句进一步写穿白兔裘的感受。由于岭南冬天并不酷寒,因此即使过了腊月,天气依然比较温暖,所以白兔裘给人的感觉仍然是暖和,而不是寒冷。这就把读者引入一种错觉:好像冬天还没有到来似的。这两句诗,以反衬手法表现了白兔裘的特点。

七、八句写自己喜爱穿白兔裘的原因。诗人之所以喜欢穿白兔裘,是因为它能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诗人在成都浣花溪边洗衣时,常常见到许多老年人在水边洗衣服,他们的动作慢悠悠的,十分悠闲自得。这给作者以很大的触动,他想到自己年事已高,已经白发苍苍了,可是仍然像年轻人那样在浣花溪边洗涤着衣裙,不禁感叹岁月不饶人。诗人感慨地说:“我见此景,怎能不想到自己呢?”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八个字,但通过白兔裘这一典型事物,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既不盲目随大流,又积极乐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