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沈冥日,全家惨淡秋。
无生曾亦学,不死欲何求。
香烬烟犹袅,灯残焰未收。
念君行有日,相诀且淹留。
【注释】
一室:指居室。
沈冥:沉隐,深居。
惨淡秋:形容家境衰微。
香烬烟犹袅:指焚香已尽,余烟尚在缭绕。
灯残焰未收:指油灯已经燃尽,但余火尚未熄灭。
念君行有日:意为你将要离开的日子已经到来。
【译文】
病中收到柬书给王南区使君并送行至川南
一天的光阴里,我独处幽室,家中一片凄凉。
无生曾也学过养生之道,不死又有何求?
香炉里的香早已燃尽,余烟仍在缭绕;
灯火残烬还未熄灭,我们还要依依惜别。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九年(814)冬。诗人因被贬谪而心情抑郁,写下这首诗来表示自己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感怀之情。
首联“一室沈冥日,全家惨淡秋”。诗人以“一室”写心境之孤寂,以“全家”写处境之悲凉。“日”,“月”,皆为虚设,意在突出其“凄怆”。“惨淡”与“沈冥”相呼应,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寂凄苦之状。
颔联“无生曾亦学,不死欲何求”是全篇主旨所在。诗人自比为“无生”,即指庄子所说的“死生”观念的打破。他否定了“无生”的说法,认为只要能够“不死”,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追求个人的价值与快乐。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感到满足,反而觉得“不死”是一种奢望,是一种空幻的追求。
颈联“香烬烟犹袅,灯残焰未收”。诗人用“香烬”和“灯残”这两个意象,表达了他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香烬烟犹袅”,意味着友情虽然短暂,但却如那袅袅香烟般长久不息;而“灯残焰未收”,则暗示着诗人心中那份难以割舍的牵挂与思念。
尾联“念君行有日,相诀且淹留”。诗人以“念君”领起,表达了他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深深怀念之情。“行有日”表明友人即将远行,而“淹留”则是诗人对这一事实的无奈和感慨。这既是一种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是一种对现实无奈的表达。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孤独、悲伤和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和留恋之感。同时,诗中还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