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萧索越台西,乞食艰难且杖藜。
纸笔陶公愁稚子,衣裳孺仲愧贤妻。
山花爱老多朱槿,水鸟催归更郁鸡。
出峡不须还入峡,禺阳北路易栖栖。

【注释】

自浈阳至穗城江行有作:从韶州经过广东,到广州。浈阳:即韶州,古称浈阳县,今属广东省。

故园:故乡。萧索:萧条冷落。越台西:即越王勾践之台的西边。越台:在浙江绍兴市,传说是越王勾践所筑。

乞食艰难且杖藜:向人讨饭生活十分困难,只好拄着拐杖。乞食:讨饭。藜(Lí梨):一种野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子长圆形,夏季开花,根可入药。

纸笔陶公愁稚子:用纸笔写信,寄托对年幼孩子的思念,就像晋朝陶渊明写的诗一样。

衣裳孺仲愧贤妻:衣服破旧,自己感到惭愧,因为妻子贤惠能干。孺仲:指东汉张衡的妻子。张衡《四愁诗》中有“美人赠我锦绣缎,何以报之芳饵鱼”句,可见他十分爱他的妻子。

山花爱老多朱槿:喜欢山中老去的花,因为朱槿花耐久,开得红艳。多:很多。

水鸟催归更郁鸡:水中的游禽也催促着回家。郁鸡:大雁。

出峡不须还入峡,禺阳北路易栖栖:走出峡谷,不必再回原地;禺阳以北容易安居。禺阳:县名,在广东境内,这里泛指南方。易栖栖:容易安家。栖栖:安定,居住。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从粤北经江西、湖南到广州时所写的一首纪行之作。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苦与思乡之情。

首联“故园萧索越台西,乞食艰难且杖藜。”描绘了作者离开故乡后,在越台西面的韶州过着艰辛的生活,只能靠乞讨为生。这两句既表现了作者生活的困苦,也揭示了他的身世背景和人生遭遇。

颔联“纸笔陶公愁稚子,衣裳孺仲愧贤妻。”则是说,在艰难的生活中,作者用纸笔写信,寄给远方的孩子们,表达对他们的牵挂和思念;同时,他也感到自己穿着破旧的衣服,愧对贤惠的妻子。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反映了他的家庭责任和道德担当。

颈联“山花爱老多朱槿,水鸟催归更郁鸡。”则是说,在旅途中,作者看到了山中美丽的花朵,尤其是那些耐久的老朱槿花;同时,他也听到了水中鸟儿的鸣叫声,仿佛它们也在催促他尽快回到家中。这两句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传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尾联“出峡不须还入峡,禺阳北路易栖栖。”则是说,走出峡谷后,不再需要回到原地;而禺阳以北的地域更容易安居。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未来的憧憬和信心,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

这首诗通过对作者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描绘,展现了其生活的困苦、情感的变化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家乡的眷恋和对于生活的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